(清)袁枚《游西樵山左行三里至逍遙臺石下》詠[廣東]·西樵山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清)袁枚
冒暑游西樵, 為訪白云洞①。
渡為兩危橋, 逼仄不容鞚②。
將身學螻蟻, 紆曲穿石縫。
絕壁飛泉奔, 激怒聲如哄。
其下鑿曲池, 流觴借水送③。
磨崖字紛紛, 前明游者眾④。
左轉尤奇絕, 逍遙石可弄⑤。
萬牛輦不前, 兩手推可動⑥。
安得稱象船⑦, 一試石輕重。
【題解】
西樵山在南海官山圩附近,“南粵名山數二樵”中的“二樵”之一,與東樵羅浮山齊名。山不高,主峰大科峰,海拔僅344米,另有70多山峰,以景色清幽秀麗聞名。山上白云洞、石燕、響水巖、云泉仙館等,均為可觀之處。袁枚晚年漫游東南名山,乾隆四十九年(1784),其弟袁樹為肇慶知府,因得以遍游周圍諸山,此詩即作于當時。詩以游覽為線索,如實寫出游山所見,景色畢現,尤寫逍遙石之奇妙。逍遙臺,在西樵山上。《嶺海名勝記》: “在披云東,孤峭而奇,高二十余仞,今名曝書臺,依峭壁而出,頂平可宴。石磴穿崖而上,險逼若云梯。”
【作者】
袁枚,清代詩人,生平見前江蘇《歌風臺二首》詩。
【注釋】
①白云洞:在西樵山西部。因明代學者何白云曾在此地結廬讀書而得名。后人加以擴建,有“勝甲西樵”之稱。②鞚:馬勒,此代指馬。③流觴:古代以三月三日為修禊之日,參加者列于曲水之旁,放酒觴于上游,任其沿流而下,觴止則取而飲之,稱“曲水流觴”。④前明:明代。西樵山唐時已為人所知,但至明代始享盛名。有不少學者名流來講學游覽。⑤逍遙石:《西樵游覽記》載:“在馬鞍嶺下仙床石之上,大可數圍,浮于石表,觸之輒動。”⑥“萬牛”兩句寫逍遙石的奇妙:用萬牛拉不動,但兩手卻可以推動它。⑦稱象船:用三國曹沖稱象的故事。李贄《初譚集》:“曹沖五六歲,有成人之智。孫權曾致巨象,操欲知其重,沖曰: ‘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而載之,則可知矣。’操大悅。”
上一篇:(宋)楊萬里《韓山》詠廣東韓山詩詞
下一篇:(宋)黎應時《西湖春曉》詠廣東惠州西湖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