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張遠《閩中雜感八首錄一》詠[福建]·泉州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清)張遠
清源紫帽夾崢嶸①,海國金湯第一城②。
不盡林巒藏狡兔, 無邊風雨走長鯨。
兩家舊恨心初解, 三載雄圖夢乍醒③。
試上洛陽橋上望④,舳艫天遠漫縱橫⑤。
【題解】作者有《閩中雜感》8首,分詠福建各地,此詩專詠泉州。泉州位于晉江下游北岸,始建于唐開元六年(718),五代時因環(huán)城遍植刺桐,故名“刺桐城”,簡稱桐城。因城形似鯉,稱“鯉城”,更兼氣候溫潤,故又有“溫陵”的雅稱。泉州枕山面海,風景秀麗,海岸線曲折,泉州港曾是中國古代對外交通的主要港口之一。此詩重在寫泉州的地理環(huán)境。其中“兩家舊恨心初解”兩句,鄧之誠《清詩紀事初編》認為是寫鄭經父子事。
【作者】
張遠,字超然。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舉人,晚年官云南祿豐知縣,卒于官。有《無悶堂集》。
【注釋】
①清源、紫帽:兩座山名,均在泉州市郊。崢嶸:山勢險峻。②金湯:“金城湯池”的省語,形容防守堅固的城池。③“兩家”兩句寫鄭經事。南明永歷曾封鄭成功(1624—1662)為延平郡王,公元1662年收復臺灣后五個月病死,子鄭經(1643—1681))嗣位,鄭經據臺灣20年,曾乘三藩之亂時進兵福建、廣東,清康熙十九年(1680)退回臺灣,次年病死,其子鄭克塽嗣位,年僅12歲,兩年后降清,封公爵。④洛陽橋:在泉州東北約10公里的洛陽江上,亦稱萬安橋。⑤舳艫:指首尾銜接的船只。
上一篇:(明)鄭善夫《木蘭陂二首錄一》詠福建木蘭陂詩詞
下一篇:(明)黃克晦《石筍凝煙》詠福建石筍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