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七不堪
【出典】 《文選》卷四三三國魏·嵇叔夜(康)《與山巨源絕交書》:“又人倫有禮,朝廷有法,自惟至熟,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臥喜晚起,而當關呼之不置,一不堪也。抱琴行吟,弋釣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動,二不堪也。危坐一時,痹不得搖,性復多虱,把搔無已,而當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素不便書,又不善作書,而人間多事,堆案盈機,不相酬答,則犯教傷義,欲自勉強,則不能久,四不堪也。不喜吊喪,而人道以此為重,己為未見恕者所怨,至欲見中傷者,雖瞿然自責,然性不可化,欲降心順俗,則詭故不情,亦終不能獲無咎無譽,如此五不堪也。不喜俗人,而當與之共事,或賓客盈坐,鳴聲聒耳,囂塵臭處,千變百伎,在人目前,六不堪也。心不耐煩,而官事鞅掌,機務纏其心,世故繁其慮,七不堪也。”
【釋義】 七不堪即七件不能忍受的事。名士嵇康致書山濤,以“七不堪”(自己對官場制度與世俗禮法有七件事不堪忍受)等為理由,拒絕出仕。詩詞中常用此典抨擊官場,卑薄禮俗。
【例句】 官路太行,世情滄海,何止嵇康七不堪。(趙以夫《沁園春·自鄞歸賦》2666)這里以嵇康之七不堪為襯托,感嘆官場兇險,世情難測。
上一篇:典故《齊謳》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七八個星天外》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