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寵辱驚
【出典】 《老子》第十三章:“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辱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世說新語·棲逸》:“阮光祿(裕)在東山,蕭然無事,常內足于懷。有人以問王右軍(羲之),右軍曰:‘此君近不驚寵辱,雖古之沈冥,何以過此?’”
【釋義】 老子所說寵辱若驚,指愛虛榮乃至達到驚恐不安的程度。東晉阮裕,自足于內,對外界之或寵、或辱,漠然置之,王羲之認為他作到了寵辱不驚。后人用為典實。
【例句】 ①富貴功名,老境誰堪寵辱驚。(米芾《減字木蘭花·展書卷》487)這里的“寵辱驚”指因功名富貴的得失而驚心。言自己已到老境,很難承受因寵辱而導致的感情激蕩。②鐘鼎山林都是夢,人間寵辱休驚。(辛棄疾《臨江仙·和前韻》1880)這里的“寵辱休驚”指“不驚寵辱”。意為作官出仕和隱居山林都是夢,何必為其得失而不安呢! ③名利奔馳,寵辱驚疑,舊家時、都有些兒。(辛棄疾《行香子》[歸去來兮]1905)這里的“寵辱驚疑”指因名利的到手和轉瞬即逝而憂喜不定。言自己過去的感情,受到名利虛榮的支配。
上一篇:典故《處處聞啼鳥》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尺一》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