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擁鼻吟
【出典】 《世說新語·雅量》:“桓公伏甲設(shè)饌,廣延朝士,因此欲誅謝安、王坦之。……謝之寬容,愈表于貌。望階趨席,方作洛生詠。”南朝梁·劉孝標(biāo)注:“按宋明帝《文章志》曰:‘安能作洛下書生詠,而少有鼻疾,語音濁。后名流多學(xué)其詠,弗能及,手掩鼻而吟焉。’”唐·唐彥謙《春陰》詩:“一寸回腸百慮侵,旅愁危涕兩爭禁。天涯已有銷魂別,樓上寧無擁鼻吟。”(《全唐詩》卷六七二)
【釋義】 中原洛下語言重濁,后中原人物南遷,仍以洛下之音為雅正。晉謝安有鼻疾,語音重濁,酷似洛下之音。后名流多效其詠,但生長于南方的人們只有“掩鼻”(或“擁鼻”)才能達(dá)到這種效果。“擁鼻”遂指用雅音曼聲吟詠。后世因用作詠詩和作詩之典。
【例句】 ①據(jù)雕鞍馬上,擁鼻微吟。遠(yuǎn)宦情懷誰問,空嗟壯志消沉。(張才翁《雨中花》[萬縷青青]213)這里“擁鼻微吟”指小聲吟詩作詞,用以抒寫其“遠(yuǎn)宦情懷。” ②擁鼻微吟,斷腸新句。粉碧羅箋,封淚寄與。(賀鑄《擁鼻吟·吳音子》526)這里的“擁鼻微吟”指小聲吟詠新詩。③卻笑東山老,擁鼻與誰同?(韓元吉《水調(diào)歌頭·雨花臺》1398)這里的“擁鼻”指吟詩。作者因詠金陵雨花臺,故念及東晉謝安,想到他曾在這里吟詩作賦,過著十分風(fēng)雅的生活。④自古英雄豪杰,無不待時來。擁鼻微吟處,山靜花開。(王質(zhì)《八聲甘州·讀謝安石傳》1647)這里的“擁鼻微吟”指謝安所過的風(fēng)雅生活,作者因讀謝安傳記,故用此典。⑤我亦低窗翻蠹紙,失喜瑤花盈尺。擁鼻孤吟,搔頭危坐,所欠惟佳客。(李處全《念奴嬌·京口上元雪夜招唐元明》1731)這里“擁鼻孤吟”指寫詩填詞。作者“招唐元明”,言自己寫詩填詞,正須知音來欣賞。⑥山勢北來,甚時曾到,醉魂飛越。酸風(fēng)自咽,擁吟鼻,征衣暗裂。(張炎《凄涼犯·北游道中寄懷》3463)作者以南人北上中原,不耐苦寒疾風(fēng),故須掩鼻而行。詞中用“擁吟鼻”則是用謝安之典,把掩鼻防寒之事點(diǎn)綴得較有文采。
上一篇:宋詞典故《彭祖壽》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宋詞典故《文君》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