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是什么意思|譯文|出處
《中庸》出自:《中庸》名言名句
《中庸》譯文如下:
《中庸》是《四書》之一,與《大學》同為禮記的一篇,漢代以后,才與禮記分開,到宋朝二程(程明道、程伊川)
,便遵守這種分法,朱熹時,才將它列入《四書》,刊發單行本,《中庸》因此盛行。自《史記》以來,很多人認為《中庸》是孔子之孫子思所作,也有人說是戰國時代儒者記錄前人的言語,更有人說,《中庸》和《大學》都是《子思子》中的一篇。
《中庸》是不偏不倚,以“中”為“常”之道。“庸”當“用”解。“用”“中”之道,即“執其中道”。
本書討論的都是中和之道,中和之道是人所固有,即所謂的誠心,故本書論誠之處很多,全篇天理一貫,但難解之處亦有。
朱熹說,子思懼道學失傳,故寫成此書;也有人說,《中庸》為反駁老子的思想而作。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是什么意思|譯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