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曹操《短歌行》:“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東漢后期,天下大亂,形成了魏、蜀、吳的三分局面。魏方主要人物是曹操,他的這首詩,表現出要招賢納士,學“周公吐哺”那樣來統一天下。周公吐哺:參看“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條。本條是說:山不嫌高;越高越好,海不嫌深,越深越好;有才之士不嫌多,越多越好。
同義語:“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參看各該條。
魏·曹操《短歌行》:“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東漢后期,天下大亂,形成了魏、蜀、吳的三分局面。魏方主要人物是曹操,他的這首詩,表現出要招賢納士,學“周公吐哺”那樣來統一天下。周公吐哺:參看“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條。本條是說:山不嫌高;越高越好,海不嫌深,越深越好;有才之士不嫌多,越多越好。
同義語:“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參看各該條。
上一篇:《居高聲自遠,非是借秋風.》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下一篇:《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