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本書體例】
【原文】:
古風二首(一作《憫農(nóng)》)
春種一粒粟,秋成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 ……………
【原文作者】:李紳
【原文出處】:
——《全唐詩》卷四百八十三,中華書局1979年版5949頁。“成”一作“收”。
【詩話】:
0561 苕溪漁隱曰:聶夷中《詠田家詩》云:“鋤禾日正午,汗滴禾下土。故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此數(shù)語最佳,其余雖有諷刺,亦俚甚矣。(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二十四)
注:《全唐詩》卷六百三十六聶夷中集中有《田家二首》,其一:“父耕原上田,子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其二“鋤田當日午,汗滴禾下土。誰念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下注“此篇一作李紳詩。”
0562 紳初以《古風》求知于呂溫,溫見齊煦,誦其《憫農(nóng)》詩曰:“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溫曰:“此人必為卿相。”果如其言。(宋尤袤《全唐詩話》卷三。《歷代詩話》本)
0563 李紳《憫農(nóng)》詩:“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無名氏《蠶婦》詩:“遍身綺羅者,不是養(yǎng)蠶人。”二作氣平意婉,可置前列,但互相祖襲爾。(明謝榛《四溟詩話》卷三)
0564 詩苦于無意,有意矣又苦于無辭,如聶夷中之“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詩之所以難得也。(清吳喬《圍爐詩話》卷一)
0565 平生最愛隨筆納忠觸景垂戒之作。如:“昨日到城郭,歸來淚滿巾。偏身綺羅者,不是養(yǎng)蠶人。”“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子規(guī)啼徹四更時,起視蠶稠怕葉稀。不信樓頭楊柳月,玉人歌舞未曾歸。”(1)“地濕莎青雨后天,桃花紅近竹林邊。游人本是農(nóng)桑客,記得春深欲種田。”“一曲清歌一束綾,美人猶自意嫌輕。不知織女寒窗下,多少工夫織得成。”(2)“一株楊柳一株花,云是官家賣酒家。惟有吾鄉(xiāng)風土異,春深無處不桑麻。”“采采西風雪滿籃,御寒功已倍春蠶。世間多少閑花草,無補生民亦自慚。”之類,不論唐、宋、元、明、中華、異域、男子、婦人所作,凡似此等,見必手錄,信口閑哦,未嘗忘之。一日大雨中,小兒不倚自掃葉莊遣人至城,天色未曙,云:為蠶稠葉盡,急不能待。遂為作札,遍扣友朋,了不可得。乃出一絕示之曰:“沖泥覓葉為蠶忙,到處園林葉盡荒。今日始知蠶食苦,不應空著綺羅裳。”并非蹈襲前人,欲指一時實事。(清薛雪《一瓢詩話》一百零七)
李紳、鄭云叟《傷農(nóng)詩》,意亦皆同。李詩曰:“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鄭詩曰“一粒紅稻飯,幾滴牛含血。珊桐枝下人,銜杯吐不歇。”《鑒戒錄》(宋阮閱《詩話總黽》卷五)
上一篇:《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詩詞名句鑒賞
下一篇:《誰謂含愁獨不見 更教明月照流黃》詩詞名句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