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語出唐·杜甫《后出塞五首》之二。詩曰:“朝進東門營,暮上河陽橋。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平沙列萬幕,部伍各見招。中天懸明月,令嚴夜寂寥。悲筑數聲動,壯士慘不驕。借問大將誰,恐是霍嫖姚。”本篇以一個剛入伍的新兵的口吻,敘述了出征關塞的部隊生活情景。大旗:大將所用紅旗。“馬鳴”句:化用古語。《詩經·小雅·車攻》:“蕭蕭馬鳴,悠悠旆旌。”蕭蕭:風聲。《楚辭·九懷·蓄英》:“秋風兮蕭蕭”。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軍旗在落日的余輝照耀下,獵獵飄揚,戰馬感奮而嘶鳴,北風在不停地呼嘯。寫出了邊地傍晚行軍時凜然莊嚴的場面。著一“風”字,“覺全局都動,颯然有關塞之氣”。后人常引用這兩句詩來描繪邊關軍旅生活。
例如
①春、江、花、月、夜五景同在,妙意共陳,烘托著草長鶯飛的特定情境及超脫之美;而讀過杜甫《后出塞五首》的人,又會無不為“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的關塞之氣倍感颯然、凄慘。(摘自金馬《青春的風采》)
②現在我明白了,不正是由于我曾經乘馬在戰場上飛奔,我才最理解“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那詩的意境,那是多么豪爽、多么曠達的美的意境。(摘自劉白羽《馬鳴風蕭蕭》)
③劍光曳電,盔纓涂地,將軍的首級如落日。呵呀呀馬鳴風蕭蕭,一滴殘陽爬在劍刃上。(摘自何立偉《古意圖》)
④塞外的落日,映照著無際的黃沙,讓人為之動魄。可只要十余分鐘,這壯闊的景象即消散,換來一片冰冷的夜。而在書中,一句“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既出,眼前立刻就能浮現出這幅奇絕壯觀的畫面。(摘自李元駿《書中的風景》)
⑤作為讀者,看到《縱橫》創刊十年,載文千計,既有“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的雅致美文,亦有“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的黃鐘大呂;既貼近稅收工作,又積極探索,成為稅收工作的指南。(摘自胡立升《十年如歌》)
上一篇:劉禹錫詩《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江南刺史腸》名句解讀
下一篇:“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什么意思,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