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名言篇目視,不若二目視
《尚同下》古者有語焉,曰,一目之視也,不若二目之視也。一耳之聽也,不若二耳之聽也。一手之操也,不若二手之強也。
【鑒賞】墨子引用古語說“一目視,不若二目視”,是中華民族固有傳統認知學說的至理名言,是樸素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樸素歷史唯物論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萌芽,中華傳統文化民主性的精華。
《尚同下》原文的意思是,古時有這樣的話,一只眼睛看,不如兩只眼睛看。一只耳朵聽,不如兩只耳朵聽。一只手操作,不如兩只手強。
墨子在《尚同中》還指出,用別人的耳目,幫助自己視聽。用別人的嘴,幫助自己說話。用別人的心,幫助自己思考。用別人的身體,幫助自己動作。幫助自己視聽的人多,聽見看見得遠。幫助自己說話的人多,自己道德聲音撫慰的面廣。幫助自己思考的人多,能夠多謀善斷。幫助自己行動的人多,辦事效率高。這種議論的前提,是認為群眾智慧高于個人智慧,這是樸素歷史唯物論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萌芽。
任何聰明的個人,包括英明的帝王,都應該匯聚群眾的智慧,以增長個人的見識?!渡型小氛f,數千萬里之外,有做善事的,家里人未遍知,鄉里人未遍聞,天子得而賞之。數千萬里之外,有做壞事的,家里人未遍知,鄉里人未遍聞,天子得而罰之。所以遍天下的人,都恐懼振動,警惕自己,不敢做壞事,感嘆說:“天子的視聽,真神呀!”先王說,自己并不是神,只是匯聚了群眾的智慧,上下通情的結果。
《尚同中》載墨子引《詩·小雅·皇皇者華》說,我騎的馬,白毛黑鬃。六條韁繩,柔美光滑。快快奔跑,到處訪查。我騎的馬,毛色青黑。六條韁繩,絲樣光滑??炜毂寂?,到處謀劃。原話“周爰咨度”,“周爰咨謀”,是提倡到各處訪察,調查研究。
墨子在中國哲學史上,首次提出檢驗言論真理性標準的“三表法”。其中要求“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觀其中百姓人民之利”。即眼睛向下,到社會基層,詢問百姓聽到什么,看到什么,參考百姓耳目經驗,觀察言論是否符合百姓人民的利益。
墨子的政治學術主張,特別注意用他總結的“三表法”來檢驗,觀察理論是否符合百姓人民的經驗和利益。墨子主張“以眾人耳目之情,知有與亡”,用百姓耳目經驗,確定是非真假。這是墨子民本人本思想的題中應有之義和必然引申,值得今人借鑒。
上一篇:《墨子與墨家·非攻和兼愛》鑒賞
下一篇:《墨子·文本篇患》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