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與墨家·后期墨家和《墨經(jīng)》·后期墨家和《墨經(jīng)》
現(xiàn)在保存下來的有關墨子及墨家活動的文獻資料很少,而對后期墨家更難勾畫出一個鮮明的輪廓。我們僅知道,墨子死后,墨家發(fā)生了分化,有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三家各自自稱為真墨(即得墨子學說真?zhèn)?,互稱對方為“別(即非正宗的)墨”(見《莊子·天下》篇)。墨家是個有共同政治主張、組織嚴密的學術團體。戰(zhàn)國時,墨家共同信奉的領袖稱為“巨子”。“巨子”制度相傳確實在墨子及弟子禽滑離之后。據(jù)《呂氏春秋·上德》篇記載,墨家巨子有孟勝、田襄子、腹䵍。幸有《墨經(jīng)》六篇流傳(后收入《墨子》一書中)。《墨經(jīng)》是戰(zhàn)國時墨家的著述,據(jù)梁啟超、郭沫若等人的考證,認為《墨經(jīng)》六篇是反映后期墨家思想和學說的文獻。這六篇是《經(jīng)上》、《經(jīng)下》、《經(jīng)說上》、《經(jīng)說下》、《大取》、《小取》。它的內容大都屬于認識論、邏輯學和科學技術的范圍。這六篇著作顯然不是一個時代、一個人的作品,而是經(jīng)過長期醞釀、提煉,逐步形成的,可能在戰(zhàn)國時期編定成書。它對墨子的哲學思想作了積極意義的發(fā)展,具有鮮明的唯物主義的特色。 自然觀方面,它拋棄了墨子的天、鬼觀念和宗教意識,把哲學跟科學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認識論方面,它繼承了墨子認識論的傳統(tǒng),發(fā)揚了墨子重視經(jīng)驗和實踐的特點,同時又在相當程度上克服了墨子狹隘經(jīng)驗論的傾向和錯誤。邏輯方面,《墨經(jīng)》對墨子的“故”、“類”等邏輯思想有很大的提高。在反對詭辯論的論爭中,集各家邏輯思想之大成,提出了中國哲學史上第一個相當完整的邏輯學系統(tǒng)。在社會政治和倫理思想方面,它發(fā)揚了墨子的“兼愛”學說,提出了“義,利也”(《經(jīng)上》)的著名命題,突出了“利”的中心思想,把它作為標準和基礎,用來解釋各種社會現(xiàn)象和道德范疇。此外,六篇中還保留了后期墨家和其他思想家爭論的材料。總之,在一些理論方面深化了墨子的思想,尤其是先秦諸子學術著作中較少涉及的科學技術方面的知識和應用,受到墨家重視,并在學術上有明確的論述,做出重大的貢獻。
上一篇:《一人則一義,二人則二義。》是什么意思|譯文|出處
下一篇:《墨子與墨家·后期墨家和《墨經(jīng)》·后期墨家的認識論和自然觀》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