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學為圣人也。后世二千年無圣,有二弊:一在輕視圣人之粗跡細行,而不肯為,曰所以為圣人不在此;一在重視圣人之精微大德,而不敢為,曰圣人極詣,非我等常人所可及。然則圣人斷是天外人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句子出處:清·顏元 《言行錄》,慎于取法類名言句子
所謂學習, 就是學習做圣人。 圣人之后已有二千年沒有再出現圣人, 原因在于兩方面的弊病: 一是在于輕視圣人粗略的事跡和細小的行為, 而不肯仿效, 說圣人之所以成為圣人不在于這些方面;二是在于雖然重視圣人精細隱微的高尚品德,但不敢仿效,說圣人的品德造詣極高, 不是我們一般人能夠趕得上的。 這么說來, 那么圣人一定是天外之人了。
上一篇:《船漏入水,內虛也;壺漏水出,外罅(xia下)也.外欲之接,內欲之萌,皆以戲言戲動為之端;有一罅之乘焉,針芒泄元氣,蟻漏潰江河,而全體不守矣.《淇奧》之詩,再言“瑟兮僴(xian現)兮”,學道之士,必密栗其中而武毅其外,“德盛不狎侮”,始能彌爾性而固道基焉.》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孔子言“思無益,不如學”,而近儒惟晝讀夜思,筆之書冊,卻棄孔門所“學而時習”之六德、六行、六藝不為,是專為其無益,而廢其有益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