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
“庸”是會意字。甲骨文從用(使用),從庚(樂器),借使用樂器大鐘會使用之意;或另加義符“攴”,表示敲擊。金文和小篆大致相同。隸變后楷書寫作“庸”。
《說文·用部》:“庸,用也。從用,從庚。庚,更事也。《易》曰:‘先庚三日。’”(庸,施行。由用、由庚會意。庚,表示變更其法。如《易經》說:“先干三天而后希望變更。”)
“庸”的本義為古樂器大鐘。引申指采用、使用、需要。如“無庸諱言”、“毋庸置疑”。
鏞鐘是日常使用之物,遂引申泛指平常、一般、平凡。如“平庸”、“庸夫”。古時候一般人沒有自己的土地或店鋪,多受雇于別人,故又表示受雇傭、被雇傭的人。此義后用“傭”來表示,如今簡化作“傭”。
上一篇:《干》字義,《干》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干》
下一篇:《弓》字義,《弓》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