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
“行”是象形字。甲骨文像十字路口的形狀。金文大致相同。小篆承接金文而來。隸變后楷書寫作“行”。
《說文·行部》:“行,人之步趨也。從彳,從亍。凡行之屬皆從行。”(行,人的各式行走。由彳、由亍會(huì)意。大凡行的部屬都從行。)
“行”的本義是路、道路,讀作hánɡ。如《詩經(jīng)·豳風(fēng)·七月》:“女執(zhí)懿筐,遵彼微行。”引申為行列、隊(duì)伍。如《楚辭·九歌·國(guó)殤》:“凌余陣兮躐余行。”
還讀作xínɡ,引申為行走。如李商隱《瑤池》:“八駿日行三萬里?!庇忠曛笍氖隆⒏?。如“他為人行事不錯(cuò)”。還特指路程。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上一篇:《蟬》字義,《蟬》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蟬》
下一篇:《補(bǔ)》字義,《補(bǔ)》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補(b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