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
“潮”是會意兼形聲字。甲骨文是日出林中而月未落的樣子,會早晨之意。金文將月訛為水,用日出草間會早晨的潮水之意。小篆整齊化。隸變后楷書寫作“朝”和“潮”。如今二字表意有分工。
《說文·水部》:“潮,水朝宗于海。從水,朝聲。”(潮,水流注入大海(即海潮)。從水,朝聲。)
“潮”的本義為海水的漲落。如余道安《海潮圖序》:“大海之水,朝生為潮,夕生為汐。”后多用來比喻大規模的社會變動或運動發展的起伏形勢。如“學潮”、“思潮”。
又引申指氣溫變化,或持續一段時間的炎熱或寒冷的天氣。如“寒潮”。又引申指微濕、潮氣。如范成大《沒冰鋪晚晴月出》:“旅枕夢寒涔屋漏,征衫潮潤冷爐熏。”
上一篇:《演》字義,《演》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演》
下一篇:《激》字義,《激》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