杼
“杼”是會意兼形聲字。小篆從木從予會意,予兼表聲。隸變后楷書寫作“杼”。
《說文·木部》:“杼,機之持緯者。從木,予聲。”(杼,織布機上夾持緯紗的構件。從木,予聲。)
“杼”的本義為古代織布機上持緯的梭子。如成語“斷杼擇鄰”,出自漢代劉向的《列女傳·母儀傳》,說的是孟子的母親將剛剛織好的布剪斷,以此為喻,來告誡孟子不要荒廢學業。“機杼”還用來比喻詩文的構思和布局。如“獨出機杼”。
又指薄,削薄、減削。如《周禮·考工記·輪人》:“凡為輪,行澤者欲杼,行山者欲侔。”大意是,制輪根據不同的地形而用不同的方法,在水中行走的則削薄邊緣,行走于山地的則輪子牙厚要上下相等。
上一篇:《機》字義,《機》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機》
下一篇:《根》字義,《根》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