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
“著”是會意字。小篆從竹,從者,會用竹棍撥火使明亮之意。隸變后楷書寫作“箸”。后來為了分化字義,將竹字頭改為艸(艸)字頭,分化出了“著”。宋代時又分化出“著”。這樣就發展為分工明確的三個字。
《說文》無。
“著”(zhuó)的本義為附著。進而引申指穿戴。古代官服根據品級的高低有顏色的不同,唐制四品服深緋,五品服淺緋,故“著緋”指中級官員。又引申指注重。如“著力”。還引申指派遣、打發,如“著人送信”。進而引申指受到、進入(某種狀態),如“著涼”在現代漢語中讀zháo。
進而引申指著落。如“吃穿無著”。
又讀zháo,引申指接觸到,如“上不著天,下不著地”。進而引申指感受到。如“著急”。還可以表示燃燒發光,如“著火”。
后來虛化為助詞,讀zhe,如“他看著她”。
上一篇:《省》字義,《省》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省》
下一篇:《示》字義,《示》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