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胡”是形聲字。小篆從肉(月),古聲。隸變后楷書寫作“胡”。
《說文·肉部》:“胡,牛頷垂也。從肉,古聲。”(胡,牛頷下的垂肉。從肉,古聲。)
“胡”的本義為牛脖子下的垂肉。引申指胡須。如應(yīng)劭《風(fēng)俗通·正失》:“有龍垂胡髯。”胡子易散亂,故引申指任意的、沒有根據(jù)的。如“胡攪蠻纏”、“胡說八道”。
借作疑問代詞,相當(dāng)于“怎樣”、“何”。如《尚書·太甲下》:“弗慮胡獲?弗為胡成?”又相當(dāng)于“為什么”、“何”。如《詩經(jīng)·魏風(fēng)·伐檀》:“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
上一篇:《聰》字義,《聰》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聰》
下一篇:《脂》字義,《脂》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