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

“拯”是形聲兼會意字。小篆從手,從升,會手上舉之意,升兼表聲。隸變后楷書寫作“抍”和“拯”。如今規范化,以“拯”為正體。
《說文·手部》:“抍,上舉也。從手,升聲。”(抍,向上舉。從手,升聲。)
“拯”的本義為向上舉。如《易·艮》:“艮期腓,不拯其隨。”孔穎達疏:“拯,舉也。”
引申指援助、救濟。如《呂氏春秋·察微》:“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
拯
“拯”是形聲兼會意字。小篆從手,從升,會手上舉之意,升兼表聲。隸變后楷書寫作“抍”和“拯”。如今規范化,以“拯”為正體。
《說文·手部》:“抍,上舉也。從手,升聲。”(抍,向上舉。從手,升聲。)
“拯”的本義為向上舉。如《易·艮》:“艮期腓,不拯其隨。”孔穎達疏:“拯,舉也。”
引申指援助、救濟。如《呂氏春秋·察微》:“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
上一篇:《拗》字義,《拗》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拗》
下一篇:《擋》字義,《擋》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