惕

“惕”是會意兼形聲字。金文從心,從易,像蜥蜴之形,會四腳蛇突然竄出咬人,要提高警惕之意,易兼表聲。隸變后楷書寫作“惕”。
《說文·心部》:“惕,敬也。從心,易聲。”(惕,恭敬。從心,易聲。)
“惕”的本義為戒懼、謹慎。如“警惕”。還引申為憂傷。如陸游《歲暮感懷》:“長老日零落,念之心惕然。”
在古漢語中,用“惕”組成的復音詞很多,大都有恐懼之意。如“惕傷”指恐懼悲傷;“惕厲”表示警惕謹慎;“惕息”指心跳氣喘,形容極其恐懼。
惕
“惕”是會意兼形聲字。金文從心,從易,像蜥蜴之形,會四腳蛇突然竄出咬人,要提高警惕之意,易兼表聲。隸變后楷書寫作“惕”。
《說文·心部》:“惕,敬也。從心,易聲。”(惕,恭敬。從心,易聲。)
“惕”的本義為戒懼、謹慎。如“警惕”。還引申為憂傷。如陸游《歲暮感懷》:“長老日零落,念之心惕然。”
在古漢語中,用“惕”組成的復音詞很多,大都有恐懼之意。如“惕傷”指恐懼悲傷;“惕厲”表示警惕謹慎;“惕息”指心跳氣喘,形容極其恐懼。
上一篇:《影》字義,《影》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影》
下一篇:《房》字義,《房》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