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題解析
[解題]個人與集體(individual and collectivity)中,個人,通常即一個人,和集體相對應。集體,許多人合起來的,有組織的整體,具有共同目標、信念等。集體是由某種共同的紐帶聯系起來的個人的集合體。個人與集體的關系猶如一滴水與大海的關系。個人是不能脫離集體單獨存在的,個人的存在必須是依存于集體的基礎之上的。
[析題]個人的力量總是微弱的,而簡單的協作就可以產生新的、更大的力量。只有在集體中,個人的才智才能得以充分地發展,個人的價值才能得到最完滿的實現。集體是個人生存發展的靠山和基石,個人離不開集體,個人的發展又對集體起到促進、維護的作用。
什么是個人?什么是集體?人們眾說紛紜,觀點難于統一。談談你在自己的學習生活中得出的對個人和集體的理解。為什么個人只有融入集體才能發揮出更大的力量?為什么抹殺了個人的個性,集體往往也就走向了保守和退化?最后還要想想,集體與個人和諧會怎樣?分裂、孤立又會怎樣?當個人與集體無法協調時應該怎么辦?……
[溫馨提示]個人與集體是一對相連的關系詞,寫作時要注意從兩方面去寫,不可只偏重其中之一,不能重個人不重集體,也不能抹殺了個人的價值和力量。
思路導引
集體與個人的關系是集合關系,集體是由個人集合而成,個人是集體中的一員。集體是整個人類,是一個國家,是一個民族,是一家工廠,是一個班級……個人是每一個生活在集體中的 “我”,“我” 可以是環保大軍中的一員,是流水線旁的一位,是教室里的一員……談談你定義的個人與集體。
為什么個人要融入集體?為什么集體要尊重個人?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干涸,人好比一件機器的各組成部件,單個的零件不管它的用途有多廣,脫離了機械也發揮不了自己的作用。同樣的,一臺精密的儀器,每個零件都有它的用處,壞掉一顆也會影響整體的運作。個人和集體相輔相成的,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一個單位,一個小集體,妥善處理好這個關系,集體的利益會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個人的利益也會得到保障和實現。你是怎樣看待集體與個人的相互作用的呢?
個人只有融入集體,才能發揮集體和個人最大的功效。如果脫離了集體,個人再強也不能形成萬頃之水的力量。
集體不是簡單的個人之和,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有機統一問題必須要把這兩者有機結合起來。首先,尊重個人權利,因為人的存在的目的是人的自由發展。沒有權利保障機制,則自由無從談起。 其次,考慮到集體的利益。因為人是社會的人,人必須在集體中生存和發展。集體發展壯大了個人的利益才會得到提高。
論點集錦
1.只有齊心協力,目標一致,集體的力量才是強大的。
2.集體是個人的總和。
3.只有在集體中,個人價值才能得到最完美的實現。
4.只有在集體中,個人的力量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5.在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個人利益應該服從集體利益。
6.集體事業的成敗,取決于每個個體。
7.集體力量的強大,離不開個人力量的發揮。
8.處理好個人和集體的關系,對個人和集體的發展都是極其重要的。
9.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永遠不會干涸。
10. 堅持集體主義,反對個人主義。
論據超市
[理論論據]
※上下同欲者勝。
—— (先秦)孫武
※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長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長的民眾產生、生育出來的,所以沒有這種民眾,就沒有天才。
—— 魯迅
※個人之于社會等于身體的細胞,要一個人身體健全,不用說必須每個細胞都健全。
—— 聞一多
※每個人應該遵守生之法則,把個人的命運聯系在民族的命運上,將個人的生存放在群體的生存里。
—— 巴金
※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干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
—— 雷鋒
※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后,比花崗巖還堅韌。
—— 王杰
※人是要有幫助的。荷花雖好,也要綠葉扶持。一個籬笆打三個樁,一個好漢要有三個幫。
—— 毛澤東
※一致是強有力的,而紛爭易于被征服。
—— 〔古希臘〕伊索
※如果說我看得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們的肩上。
—— 〔英國〕牛頓
※一個人要幫助弱者,應當自己成為強者,而不是和他們一樣變成弱者。
—— 〔法國〕羅曼·羅蘭
※我們從別人的發明中享受了很大的利益,我們也應該樂于有機會以我們的任何一種發明為別人服務;而這種事我們應該自愿地和慷慨地去做。
—— 〔美國〕富蘭克林
※當一個人受到公眾信任時,他就應該把自己看做公眾的財產。
—— 〔美國〕杰弗遜
※在許多問題上我的說法跟前人大不相同,但是我的知識得歸功于他們,也得歸功于那些最先為這門學說開辟道路的人。
—— 〔波蘭〕哥白尼
※刀鞘保護刀的鋒利,它自己則滿足于它的遲鈍。
—— 〔印度〕泰戈爾
※我們知道個人是微弱的,但是我們也知道整體就是力量。
—— 〔德國〕馬克思
※只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說,只有在集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
—— 〔德國〕馬克思、恩格斯
※工人階級的團結就是工人勝利的首要前提。
—— 〔德國〕馬克思
※為了進行斗爭,我們必須把我們的一切力量擰成一股繩,并使這些力量集中在同一個攻擊點上。
—— 〔德國〕恩格斯
※我不應把我的作品全歸功于自己的智慧,還應歸功于我以外向我提供素材的成千成萬的事情和人物。
—— 〔德國〕歌德
※只要千百萬勞動者團結得像一個人一樣,跟隨本階級的優秀人物前進,勝利也就有了保證。
—— 〔蘇聯〕列寧
※個人如果單靠自己,如果置身于集體的關系之外,置身于任何團結民眾的偉大思想的范圍之外,就會變成怠惰的、保守的、與生活發展相敵對的人。
—— 〔蘇聯〕高爾基
※要永遠覺得祖國的土地是穩固地在你腳下,要與集體一起生活,要記住,是集體教育了你。哪一天你若和集體脫離,那便是末路的開始。
—— 〔蘇聯〕奧斯特洛夫斯基
※誰若認為自己是圣人,是埋沒了的天才,誰若與集體脫離,誰的命運就要悲哀。集體什么時候都能提高你,并且使你兩腳站得穩。
—— 〔蘇聯〕奧斯特洛夫斯基
※共同的事業,共同的斗爭,可以使人們產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 〔蘇聯〕奧斯特洛夫斯基
※人民是土壤,它含有一切事物發展所必需的生命汁液;而個人則是這土壤上的花朵與果實。
—— 〔俄國〕別林斯基
※*科學家不是依賴于個人的思想,而是綜合了幾千人的智慧,所有的人想一個問題,并且每人做它的部分工作,添加到正建立起來的偉大知識大廈之中。
—— 〔新西蘭〕盧瑟福
[事實論據]
鋼鐵戰士
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的連隊接受了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就是消滅盤踞在乎康和金化之間的三九一高地的敵軍,把戰線向南推進。深夜,五百多名全副武裝的志愿軍戰士,隱蔽潛入到三九一高地附近的一片蒿草叢生的地里。到第二天十一點鐘的時候,敵人盲目發射的一顆燃燒彈落在邱少云身邊,并且燒著了他身上的野草。這時,他要站起來是完全可以撲滅身上的火苗的。但是,邱少云深切地懂得,要是這樣做,就會被山頂上的敵人發覺,潛伏在這里的幾十位戰友就有被消滅的危險,原定的戰斗計劃也就不能完成。他痛苦地把被烈火燒著的身體更緊地貼到地上,一直到犧牲時,也沒動一下。邱少云就是這樣以超人的意志力,為祖國、為集體、為勝利而忍受肉體的苦痛,以自己的寶貴生命保全了戰友們的生命,換取了此次作戰的勝利。
董必武為何搬家
從搬進中南海,到搬出中南海,董必武的女兒董良都印象深刻。董良說1953年前后,董家住在鐘鼓樓后一個有很大很漂亮后花園的院子。傳說這個院子曾是個王府,爸爸很喜歡這個住所。但是爸爸還是決定搬家,遷入中南海去。她不明白為什么要搬,說這個院子大,好玩。爸爸認真地對董良解釋說:“為什么要搬呢?第一,為我一個人要有警衛排,要燒鍋爐,要煤,要人跑那么遠來為我送文件;第二,我上班太遠,要坐一段很長時間的車,這樣需要花費很多汽油,如果家在中南海,到高院上班,就近了一半路程,節約了一半汽油。我搬到中南海,這些問題都解決了,為國家節省了人力物力,還不應該嗎?” 不久,董家就搬進了中南海懷仁堂東側的一套兩進的院子。
怎樣才能不干涸?
佛祖釋迦牟尼曾考問他的弟子說:“一滴水怎樣才能不干涸?” 弟子們苦思冥想:孤零零的一滴水,一陣風能把它吹干,一撮土能把它吸干,其壽命能有幾何?怎么會不干呢?弟子們面面相覷,始終答不上來。釋迦牟尼說:“把它放到江、河、海洋里去。”
安泰的力量
古希臘神話中有一個著名的英雄叫安泰,是地神蓋婭的兒子。他的力量在于,每當同敵人決斗而遇到困難時,只要往地上一靠,就取得了新的力量,所以沒有一個英雄能同他抗衡。可是他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不能離開地面。赫拉克勒斯注意到他的這個弱點,在交戰中把他舉到空中,使他無法再靠近地面,在空中把他殺死了。
青霉素的問世
在1928年夏季的一天,英國微生物學家弗萊明發現,一個與空氣意外接觸過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培養皿中長出了一團青綠色的霉菌。在用顯微鏡觀察這只培養皿時弗萊明發現,霉菌周圍的葡萄球菌菌落已被溶解。這意味著青霉菌的某種分泌物能抑制葡萄球菌。弗萊明將其分泌的抑菌物質稱為青霉素。后來,英國病理學家弗洛里和德國生物化學家錢恩通過一段時間的緊張實驗用冷凍干燥法提取了青霉素晶體。之后,弗洛里在一種甜瓜上發現了可供大量提取青霉素的霉菌,并用玉米粉調制出了相應的培養液。1941年開始的臨床實驗證實了青霉素對鏈球菌、白喉桿菌等多種細菌感染的療效。青霉素之所以能既殺死病菌,又不損害人體細胞,是因為青霉素所含的青霉烷能使病菌細胞壁的合成發生障礙,導致病菌溶解死亡,而人和動物的細胞則沒有細胞壁。但是個別人使用青霉素后會發生過敏反應,所以在使用前必須做皮試。
在這些研究成果的推動下美國制藥企業于1942年開始對青霉素進行大批量生產。這些青霉素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挽救了大量美英盟軍的傷病員。1945年,弗萊明、弗洛里和錢恩因 “發現青霉素及其臨床效用” 而共同榮獲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青霉素的出現是人類發展抗菌素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青霉素能夠應用于醫學,造福人類,可以說是個人智慧與集體智慧相結合的結果。
*農夫與爭吵的兒子們
有個農夫的兒子們常常互相爭斗。他多次語重心長地勸說他們,仍無濟于事。農夫認為應該用事實來教育他們,便叫兒子們去拿一捆木棒來。木棒拿來后,農夫先把整捆木棒交給他們,叫他們折斷。兒子們一個個竭盡了全力都無法將它折斷。隨后農夫解開了那捆木棒,給他們每人一根。他們都毫不費力地將木棒折為兩段。這時,農夫說:“孩子們,你們要像木棒一樣,團結一致,齊心協力,就不會被敵人征服;可你們互相爭斗不休,便很容易被敵人打垮。” 這故事說明,團結就是不可征服的力量。
[自我補充]
互動園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1.佛祖釋迦牟尼曾考問他的弟子說:“一滴水怎樣才能不干涸?” 弟子們苦思冥想:孤零零的一滴水,一陣風能把它吹干,一撮土能把它吸干,其壽命能有幾何?怎么會不干呢?弟子們面面相覷,始終答不上來。釋迦牟尼說:“把它放到江、河、海洋里去。”
2.科學家不是依賴于個人的思想,而是綜合了幾千人的智慧,所有的人想一個問題,并且每人做它的部分工作,添加到正建立起來的偉大知識大廈之中。
—— 〔新西蘭〕盧瑟福
要求:①這兩段文字對你有什么啟發,請根據上面提供的材料寫一篇議論文。②立意自定。所寫內容必須在 “個人與集體” 的范圍之內。③題目可另擬。④不少于800字。
[實戰演示]
精彩范文
個人與集體
我們每天都生活在集體之中,每天都能遇到一個問題,這就是:如何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系。
佛祖釋迦牟尼曾考問他的弟子說:“一滴水怎樣才能不干涸?” 弟子們苦思冥想:孤零零的一滴水,一陣風能把它吹干,一撮土能把它吸干,其壽命能有幾何?怎么會不干呢?弟子們面面相覷,始終答不上來。釋迦牟尼說:“把它放到江、河、海洋里去。”
這個短小的故事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個人離不開集體,個人只有投入到集體中,才會有無窮的力量;反之,個人一旦離開了集體,即使有再大的力量,也會枯竭。
人們都很羨慕球星,球星在一個球隊里作用可謂大矣!但是,離開了球隊,他們又將怎樣呢?美國大名鼎鼎的 “籃球飛人” 喬丹率公牛隊四奪總決賽冠軍,人們都說是 “飛人” 喬丹造就了公牛隊,喬丹卻說:“不,是公牛隊造就了我。” 是啊,離開了球隊,球星還能發揮作用,還能成為球星嗎?
縱觀古今,任何一個人的成功都離不開集體的力量。智勇雙全的張良,若不是投靠了劉邦起義軍,只憑單槍匹馬的行刺,能實現宏圖大志嗎?離開了笛卡兒的啟示和普里斯特利等人的研究成果,牛頓能提出 “牛頓第一定律” 嗎?
有個農夫的兒子們常常互相爭斗。他多次語重心長地勸說他們,仍無濟于事。農夫認為應該用事實來教育他們,便叫兒子們去拿一捆木棒來。木棒拿來后,他先把整捆木棒交給他們,叫他們折斷。兒子們一個個竭盡了全力都無法將它折斷。隨后農夫解開了那捆木棒,給他們每人一根。他們都毫不費力地將木棒折為兩段。這時,農夫說:“孩子們,你們要像木棒一樣,團結一致,齊心協力,就不會被敵人征服;可你們互相爭斗不休,便很容易被敵人打垮。” 這故事說明,團結就是不可征服的力量。
正如科學家盧瑟福所說,科學家不是依賴于個人的思想,而是綜合了幾千人的智慧,所有的人想一個問題,并且每人做它的部分工作,添加到正建立起來的偉大知識大廈之中。 一朵鮮花打扮不出美麗的春天,個人只有融入集體之中,才能實現其價值。
今天,對于我們中學生來說,一個組、一個班、一個學校就是一個集體,我們每一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這個集體,讓我們都來關心這個集體,把個人更充分地 “溶解” 到集體之中吧!展望明天,我們是新世紀的人才,是建設祖國的生力軍。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化作一滴水投入到建設祖國的滾滾洪流中去實現個人的價值吧!
經典點評
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干涸,一個人只有把自己和集體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最有力量。集體的力量是巨大,但只有當集體中的每個個體團結一致時才能發揮出這種力量。本文開門見山地提出了主題,接著緊扣論題,從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引出自己對 “個人與集體” 這對關系的理解,充分有力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總的來說,本文思想深刻,事實與道理論證充實,結構清晰明了,語言流暢簡潔。
[實戰演練]
請按題目要求另寫一篇議論文。
上一篇:《專心》作文論點論據論證
下一篇:《個性》作文論點論據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