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知之道·思考·戴震問學
真正學有成就的人是在學習中敢于并善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人。
清代大學者、思想家戴震10歲才會說話。他在私塾學習時,聽老師講授《大學章句》。講完“右經一章”,老師說:“這一章是孔子的話,由曾子記述的;以下十章是曾子的話,由曾子的學生執筆記錄的。”
戴震問道:“老師,憑什么說這一章是孔子的話又由曾子記錄的?又憑什么知道以下十章是曾子的話,由曾子的學生執筆記錄的?”
老師告訴他:“這是先儒朱熹的注釋里寫的。”
他又問:“朱熹是什么時代的人?”
老師答:“南宋。”
他追問:“孔子和曾子又是什么時代的人?”
老師答:“東周。”
他又追問:“周與宋相距多少時間?”
老師答:“大約兩千年吧!”
戴震接著又問:“既然時間相距這么遠,那朱熹怎么會知道兩千年以前的事情呢?”
老師無言以對。
戴震學習肯于動腦,對疑惑的問題,敢于打破砂鍋問到底。他不迷信老師,不迷信先賢朱熹,也不迷信孔子、曾子。后來他對天文、數學、歷史、地理等方面都有深入研究,并對經學、語言學作出重要貢獻,其學問、思想都超過了朱熹。
上一篇:觀念之道·成敗觀·戰勝自己才是真正的成功
下一篇:生活之道·幽默·托爾斯泰的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