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之道
人最寶貴的東西莫過于生命。有生必有死,生死問題是人生最重大的問題,是哲學最主要的使命。一個人的生死觀,將直接影響他一生的思想和行為,聯(lián)系著他的成功和失敗,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給出正確答案的問題。
有人嗜酒如命,縱欲無度,像爛泥鰍一樣,死了。生命是寶貴的嗎?醉生夢死,生命的虛擲而已。
有人厭倦“紅塵”,苦修“來生”,枯萎在黃卷青燈之下。“來生”何在?韶光已失!生命是寶貴的嗎?可憐與愚昧而已。
有人為偶然的不幸,郁郁寡歡,失去了生命的歡樂。有人為失戀,悲痛欲絕。有人為一時的委屈,感到終生無望。還有,我們鄉(xiāng)村的一些老人們,因為跟兒媳拌幾句嘴,而萌輕生之念。他們用一池水、一根繩結束了自己。生命是寶貴的嗎?唉,這實在是生命的不幸。
有人財迷心竅,欲壑難填,利令智昏,竟鋌而走險,或殺人越貨,或貪污受賄,成了生命的毒瘤和吸血鬼。他們被人民毫不憐惜地拋棄了。生命是寶貴的嗎?這些不齒于人類的狗屎堆,十足是對生命的褻瀆!
生命是寶貴的。一個人的生命究竟寶貴在什么地方?是不是在于,他活著的時候,可以消耗許許多多的生活資料?是不是在于,他死了的時候,可以在人世間分占一小片黃土?
不!生命的可貴處在于:通過追求精神的不死,通過為人們留下不朽的業(yè)績,通過造福于人類,而得到永生。
一個真正的人,必須是生為人民而生,死為人民而死,生而對人民有用,死而對人民有益。——這,就是人類萬千兒女用鮮血和生命寫下的箴言。
格言名句
要是一個人學會了思想,不管他的思想對象是什么,他總是在想著自己的死。——列夫·托爾斯泰
如果我是寫書的人,我會將種種的死記錄成冊,并且加以評論。——蒙田
自由人最少想到死;所以他的智慧不是關于死的默念而是關于生的沉思。——斯賓諾莎
非其義,君子不輕其生;得其所,君子不愛(愛:吝惜)其死。——白居易
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
君子不為茍存(茍存:茍且偷生),不為茍亡(茍亡:輕易死亡)。——《三國志集解》
生而不淑(淑:善,美),孰謂其壽?死而不朽(朽:腐爛),孰謂之夭?——韓愈
曲生(茍且地活著)何樂,直死(正直地死去)何悲?——韓愈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范仲淹
寧進一寸死,毋退一尺生。——張煌言
絕美的風景,多在奇險的山川。絕壯的音樂,多是悲涼的韻調(diào)。高尚的生活,常在壯烈的犧牲中。——李大釗
從來壯烈不貪生,許黨為民萬事輕。——羅世文
生當憂患原應爾,死得成仁未足悲。——李少石
壯烈的死,茍且的生。貪生怕死,何如重死輕生。——周恩來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臧克家
人類生命的連續(xù)廣延永遠也不會中斷,沒有一種阻力可以毀壞它。我們所看見的只有人類的繁昌,并沒有個人的死亡。——巴金
也許吧,我的歌聲明天不幸停止,我的生命被人撕碎,然而,我的血肉啊,它將化作芬芳的花朵,開在你的路上。那花兒啊——紅的是忠貞,黃的是純潔,白的是愛情,綠的是幸福,紫的是頑強。——陳輝
賢者既不厭倦生存,也不畏懼死亡;既不把生存看成壞事,也不把死亡看成災難。賢者對于生命,正如同他對于食品那樣,并不是單單選多的,而是選最精美的;同樣地,他享受時間也不單單度量它是否最長遠,而是度量它是否最合意。——伊壁鳩魯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修身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