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綠色產業的先鋒
眾所周知,太陽是個寶,擁有巨大的能量。而太陽能因其清潔、普遍、能量大等優點受到很多國家的重視。在不可再生能源越來越緊缺的今天,尋找和發展新的可替代的綠色能源成為擺在各國面前的重要任務。
2001年1月,施正榮懷揣著“為人類可持續發展提供徹底的能源解決方案”的夢想,帶著技術和在澳洲掙得的40萬美元薪水,開始回國創辦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
施正榮師從“世界太陽能之父”馬丁·格林教授,并且個人持有10多項太陽能電池技術的發明專利,而且是世界上首個攻克“如何將硅薄膜生長在玻璃上”的人。
施正榮把公司地址選擇在江蘇省無錫市。無錫市政府對他的太陽能電力公司給予了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在2002年9月,他的第一條生產線開始投產運行,當施正榮看到他的杰作被一個一個生產出來的時候,心里感到有些自豪。要知道,這一下子將中國與國際光伏產業的差距縮短了十五年。但是,很快,問題就出來了。雖然他的產品性能非常優異,但是卻很難賣出去。堅持了幾個月后,跟隨他的幾位骨干也相繼離開了。一個好的科學家,不見得一定也是個好的企業領導人。施正榮這才明白:企業要想發展,自己的理想要得以實現,還必須解決市場問題。
施正榮開始重新審視自己。他放下知識分子身段,從科技人向管理人轉變,堅持市場觀念,把好技術轉化為好產品,依靠好的人才,再運用好的營銷模式讓產品有用武之地。
2004年,尚德產值翻了10倍,而且利潤接近2000萬美元。到了2005年年底,尚德電力共募集到8000萬美元,成功在紐約交易所上市。尚德電力也成為中國大陸首家登陸紐交所的中國民營企業。
通過中華慈善總會,施正榮向中國青少年創意大賽組委會捐贈了200套太陽能光伏實驗電站,用于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建設200個“中國青少年太陽能研究基地”,以提高廣大青少年學生在綠色實驗、科技創新等方面的能力,加強學生對太陽能光伏發電應用方面的認識和理解。
上市后一個月,施正榮成立了“施氏家族基金會”。這是現在國內唯一關注氣候、環保、能源和全球變暖問題的非公募慈善基金會。
2005年12月,尚德電力第一座30兆瓦太陽能電池基地于中國洛陽正式投產。2006年4月,尚德電力與國家體育中心簽約,成為北京奧運會主體育館鳥巢主場館唯一指定的太陽能光伏產品供應商。
短短幾年,中國一躍成為光伏產業的最大生產國,從占全球總份額的7%提高到44%。正是在尚德電力的帶動和刺激下,中國光伏業才能迅速崛起。
2008年3月,尚德電力對外宣布,將連續8年向韓國東洋制鐵化學株式會社提供多晶硅,其合同金額為6.31億美元。2008年4月,尚德電力一舉成功打入日本市場,并收購日本最大的光伏組件制造商之一的MSK公司。2008年12月,尚德電力產能達到10億瓦,一躍成為世界最大的晶硅組件制造商。
盡管在2009年上半年,全球光伏產值下降四成,但由于成本的優勢,尚德電力在國內市場份額卻上漲到40%。金融危機之后,尚德電力加快了國內市場布局。
2009年,尚德電力宣布將投資300億元,與陜西省政府、青海省政府、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政府和四川省攀枝花市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擬在上述四省(區、市)開發總量為1800兆瓦的光伏并網發電項目。另外,尚德電力與中國華電集團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計劃3年內在江蘇、上海開發總量達500兆瓦的太陽能項目。之后,尚德電力與中國節能投資有限公司簽訂協議,準備在寧夏建設500兆瓦太陽能電站項目,預計總投資為80億元。該項目建成后,將帶動當地相關企業1萬噸多晶硅的生產。
依據公司計劃,到2015年,產量達到5000兆瓦,相當于10個中型火電站。公司希望在5年內,使太陽能電價降到每度電1元人民幣。另外,尚德電力開始涉足于下游電站項目,將太陽能發電與建筑材料結合,擴大應用市場。
通過尚德愛心基金、尚德藝術團、尚德論壇三大平臺,尚德電力熱心社會公益和慈善事業,積極參與慈善救助、文教體育、綠色環保等社會公益活動,累計捐贈財物3500多萬元,為維護社會和諧獻出了一份愛心,積極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
尚德電力每年舉辦一屆中國青少年創意大賽,充分融入“科技、環保、教育”的創新元素,先后有2000多所學校的100萬名學生參與其中。
施正榮和他的尚德電力公司,在建設和宣傳低碳社會方面將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施正榮曾經被《時代》評為“全球環保英雄”。2007年,獲得“綠色中國年度人物”榮譽稱號,施正榮也成為獲此榮譽的唯一一位企業家。2008年,他被英國媒體評選為“可拯救地球50人”。到了2009年,施正榮獲得由全球技術網絡協會(WTN)頒發的2009年度“全球技術獎”。因為他在太陽能光伏技術領域研究的杰出成績,他還當選為澳大利亞工程院的院士。
上一篇:中國民間環保運動第一人
下一篇:中國首善陳光標的環保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