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和”文化
作為被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都奉為圭臬和國家正統的儒家,不同于清靜無為的道家,也不同于兼愛皆顧的墨家,更不同于嚴明苛責的法家,儒家給人的印象一直都較為“溫和”,正如他們所提倡的中庸思想一般,和善待人。如今,儒家控制思想的時代早已過去,可是,它的某些優秀思想依舊歷久彌新、影響深遠。很典型的一處,就是“和”的思想。
在為人處世方面,《詩經》中有一句說到,“言念君子,溫其如玉”,強調的是一個如玉一般的“溫和”。玉,光澤圓潤,卻又不如金銀那樣光芒刺人,有著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品質,這不正是為人處世需要的一種“和”思想嗎?《論語》有一句提到,“禮之用,和為貴”,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是要和諧才可貴。《中庸》里也寫到,“和也者,天下者達道也”,這正是對“和”思想的一個高度評價。
在商業貿易方面,中國自古以來都講究一個詞,叫作“和氣生財”,彼此之間做生意,和和氣氣,以和善的態度做買賣,這樣雙方都能得利,若是有一方急功近利,只想自己,那最后肯定是人情、財源“皆”失。正如老子的《道德經》中所說,知和曰常,只有懂得和諧、和衷共濟才能夠“恒”常。
在國際交往方面,我國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很精辟的總結出十六個字,“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原本雖是用來處理文化交流的問題,但是套用在國際交往方面,也同樣是字字珠璣,使人不贊一詞。這句話雖然沒有一個字是“和”,但又處處包含了“和”的思想。戰國時期,天下七分,秦國最強。最開始蘇秦采用合縱策略,即“合眾弱以攻一強”,結盟六國,六個較弱的國家得以有實力面對秦國,這就是“和”的作用。后來,張儀采用連橫的策略,即使“一強以攻眾弱”,逐一拆盟,同時秦國采取“遠交近攻”戰略,一一擊破,最終,秦國得以一統天下,這就是“不和”的下場。
在文學思想方面,“和”也出現在眾多名家的著作之中。在中國古代文人墨客的筆下,有王羲之“惠風和暢”的溫暖祥和;也有范仲淹“春和景明,波瀾不驚”的安穩和煦;更有老子“和光同塵”的與世無爭。還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一句,雖沒有“和”字,但它所表達的那種平和的心態、溫和的付出,不正是中國傳統的“和”思想嗎?
但是,就像儒家的中庸思想那樣,“和”也要有一個限度,“君子和而不同”,在和睦交往的同時,看到對方錯的方面也要及時更正,保持自己的思想,不能無原則的隨波逐流。正如先賢們所說那樣,“和而不同,黨而不群,周而不比”,最后方能“致中和”。
上一篇:張奇東《最平凡的愛》寫人高中作文
下一篇:王夢涵《最美的青春我的班》記敘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