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和”,如春日清晨溫暖的陽光,可以溶解心中的堅冰;
“和”,如夏日田野間的風浪,可以掀起陣陣花香。
“和”,如山野間一泓明亮的清泉,可以指引我們善鑒萬物。
《論語》中有言,“禮之用,和為貴。”小至家庭和睦,大至國與國之間和諧相處。“和”在時時刻刻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古代封建王朝中,中原皇室與地方匈奴之間的戰亂不斷,而漢朝卻因一個女子的作為,與匈奴維持了幾十年的和平,她便是王昭君。她不惜遠嫁邊疆,去胡人的地盤接受一切與
她家鄉不相符的文化。她在那邊也曾受盡委屈,可她只為漢匈兩地和平。王昭君她是堅強的。她為了祖國,嫁給了匈奴人,一路上她翻山越嶺,千里迢迢地來到匈奴。她無怨無悔,給漢朝和匈奴帶來了60多年的和平。
“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清朝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為了維護鄰里之間和諧,甘愿讓出三尺地。從這之后,兩家人的爭端很快平息了,兩家之間,空了一條巷子,有六尺寬,有張家的一半,也有吳家的一半。大家爭相傳頌,交口稱贊,使六尺巷的故事廣為流傳。
德國與法國一直以來便是宿敵。 普法戰爭中,德國強占了法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的失敗,又使得法國在戰后協商上,對德國進行打壓。到了第2次世界大戰,德國又用鐵騎踏過法國的巴黎凱旋門。兩國之間糾纏百年,似乎血仇難以化解,而如今的德國與巴黎卻同屬歐盟,共同促進歐盟的發展。
和,不僅折射出我們心靈疆域的寬廣,更映射出我們心靈宇宙的博大和深邃的程度。它以其深刻的內涵與博大的包容,養育了自然,化育著人類,散發出迷人的馨香,曠遠而持久,彌足珍貴。
上一篇:呂文博《和》議論高中作文
下一篇:任徐兵《和》議論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