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荒園,想使其恢復生機,并不算什么難事。但荒園之所以依舊荒蕪,其原因之一在于治理荒園的三個人相處不和,最終不歡而散。他們的不和是荒園繼續成為荒園的“契機”
不和之害,由此可見一斑。“不和”可以惡化人的情緒,讓人暴躁不止,進而是團隊內部出現矛盾,人心渙散。最后,整個團隊就會想治理荒園的三個人一樣,不僅一事無成,而且不歡而散。
古代甚至還有利用這種心理的先例,正所謂“離間計。”當年長平之戰時,老將廉頗帶兵衛“趙”,主張以守御“秦”。正是因為廉頗的正確指揮,趙國才在秦國的高壓攻勢下得以續命。然而趙王卻頗為不滿,嫌廉頗的打法丟人,并聽信的秦人的讒言,將廉頗換為趙括。趙括一上任就轉守為攻,結果中了秦軍埋伏,趙國40萬大軍投降,后被秦軍坑殺,趙國從此也一蹶不振。
試想,如果趙王力挺廉頗,趙國至于慘敗嗎?如果三個治荒者能以和待人,荒園至于一直荒蕪下去嗎?趙國慘敗的直接原因就是對廉頗的不認可,不能正確處理君臣關系,這恰恰是“不和”的表現。“不和”危害多多,勿因不和而失大。
正因如此,我們需要拒絕不和。這就要求我們平時多一點忍讓,多一點理解。有些時候沖突在所難免,但不要讓它持續擴大。在團隊中,不要總把個人前置,應把個人和團隊完美融合。做到這些,正需要我們避免不和。驅散不和的烏云,陽光自會到來。
將相和的故事已為人稱道千年,其傳達的正是這樣的一種和的精神。除此之外,亦有當今的貿易戰可供借鑒。雖然貿易戰由美國挑起 ,但美方也因此國力削減,正所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美方挑起貿易戰的緣由無非不過遏制中國發展,進而維護超級大國地位。這種“不和”思想非但沒有成功,反倒使美國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美國謀求發展,可以采用“和”的方式。在這個求和平謀發展的時代,“不和”無疑是時代的逆流。
我認為,“不和”斷不可取。雖然“不和”可能帶來“損人利己”的一時之利,但其無疑是一種竭澤而漁的行為。況且“不和”的結果往往不如人意。正如治理荒園的幾個人。如果他們秉承“和”之思想,求同存異,荒園就可能煥發生機。因此,當今社會“不和”將寸步難行,“和”無疑會笑到最后。
上一篇:趙桂月《荒園不荒,源于行動》議論高中作文
下一篇:朱明軒《荒園的歌聲》記敘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