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藍天碧海中海鷗展翅;聽,冰封雪飄中松濤轟鳴;觀,廉頗背上擔擔荊條;閱,文端公筆下“讓他三尺又何妨”。溯因,尋果,那是和諧的星光在長空中熠熠生輝。
悠悠乾坤,萬物生靈,大自然無時無刻不在上演和諧互動的精彩演出。清山明月本無價,近水遙山皆有情。當雄鷹選擇藍天時,它知道只有藍天的廣闊可以給予它搏擊長空的機會;當游魚選擇溪水時,它知道只有溪水的澄澈可以展現它靈動無依的姿態;當修竹選擇月色時,它知道只有月色的朦朧可以裝點它窈窕秀美的形象。于是雄鷹報以翱翔,游魚報以騰躍,修竹報以挺立。我們感受“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觸摸“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麗,體味“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的斑斕,哪一樣又離得開深入其中的和諧之美呢?
生命之道,大道至簡,歷史的筆頭不停歇地譜寫著和諧與共的壯美畫卷。古語云:“和為貴,諧為美”,唐太宗深諳此道,輕徭薄賦,勤政愛民,與民和樂,這才鑄就“貞觀之治”的乾坤郎朗清清。國難當頭,國共兩黨化干戈為玉帛,握手言和,共抗外敵,在武器裝備遠遠落后于日本的情況下,合力打退日本的侵略,這才塑成抗戰勝利的日月光華璀璨。萬事和為貴,方顯海納百川的氣量,方展海闊天空的豁達。
云卷云舒,日出日落,時代的風帆始終指向和諧共贏的閃耀燈塔。置身于當今世界民族之林,即使自己是一枝嬌艷美麗的牡丹,也應明白,一枝獨放不是春天,春天應是萬紫千紅的世界。即使自己是一棵傲然挺立的青松,也應明白,一枝獨秀不算英雄,萬木成林那才是遮風擋沙的堅固長城。而和,正是中國用其所展現出來的大國風范引領的新風尚。我們把遙遠大漠中的駝鈴重新喚響,把鄭和遠航的盛狀徐徐重現,把人類命運與每國、每家、每人牢牢地結合在一起。我們明白,和為發展、和為創造、和為進步,和為俯察草木而不驕,和為櫛風沐雨而不危,和為行路百里而不忘初心。
冰心老人曾說:"美的真諦應該是和諧。這種和諧體現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現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匯在環境中,就造就了環境的美。" 生在天地間,行在紅塵中,當如悅紅日、心懷光明,更當崇尚和諧,與人和樂,如此,一切安寧都會不期而至,一切美好都會如約綻放。愿你心存和美,引和之光常亮,塑諧之樹長青。
上一篇:楊月閃《和之一字,可現于行》議論高中作文
下一篇:趙晨陽《和之力,量華夏》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