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生活多點“和”
“和”是催化劑,它能使兩個陌生的人熟悉起來;和是潤滑劑,它能迅速緩解人間的摩擦;和是調味劑,它使生活更甜美。
“和”使人與人之間更加協調。在漫漫歷史長河中,中國人秉承著“和為貴”的思想。明朝有個官員名為夏言,平日得到皇帝重用,卻自視甚高,不屑與人為伍,最終被人抓住把柄,落得一個不好的下場。究其原因,終是其太過孤立,不懂“和”文化。而藺相如則在爭吵與隱忍中選擇了后者,感動了廉頗前來請罪,使得將相和睦,傳為一段佳話。這就是“和”的魅力,使自己、他人都獲利。
人與人的關系不可以無“和”。無論是“和氣生財”或是“家和萬事興”,都向我們傳達著一個信息:“和”是人際關系的減震器、潤滑油,是生活的芳香劑。“和”,可以在我們出現誤會、產生分歧、發生矛盾是,充當調停人,化一場既惱人難堪又劍拔弩張的干戈為玉帛。所以,當我們爭吵得面紅耳赤幾乎兵刃相向時,為何不試著聽從“和”的召喚和教誨,心平氣和地伸出雙手與對方相握?當我們冷戰靜坐相對無言時,為何不讓“和”來解開我們心中的亂結,誠心真意的給對方一個友好的微笑?“和”,是針是線,輕柔的縫補著我們生活中的裂痕;“和”是光是熱,驅散這我們心中的陰云和寒冷。
當然,“和”并不意味著無條件地退讓。求“和”,應理解為追求和睦、和平、和諧,而不是無原則的打著“和”的旗號,做著與“和”背離的事。“和”有其自身的原則和尊嚴。和為貴,便是當我們錯誤的責怪了別人時,向別人誠摯的道歉;也是當別人被我們錯怪時允許他們據理力爭。這也是“和”,是讓和有更準確的立足點。
當別人用尖酸刻薄的話攻擊你的時候,切記,不要回攻他們。什么事情都可以通過“和”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
如果個人做到對人和氣,那么一個家,一個集體也就融成一體了!
以前總是痛恨從樓上傳來的吵聲,他們一家人總是吵,不管什么時候,鄰居也不知道他們是因為什么吵。一段時間,樓上安靜下來了,我很詫異,碰巧遇到他們家阿姨,她哭泣著說:“老頭子去世了,臨終說的最后一句話是‘家和萬事興’,”噢,這是她家會安靜下來的原因。
是啊,一個家庭如果連最起碼的“和”都沒有,那么何以給家人溫暖?
“和”小至家庭,大至國家。中國是典型的“以和為貴”的國家,建國以來,我國與多國建立友好的國際關系,以和平的方式處理國際問題,并努力維護世界和平。
如果反應沒有加入催化劑,反應會很慢甚至無法反應;如果摩擦沒有滴加潤滑劑,那摩擦會越來越大;如果生活沒有加入調味劑,那生活會平淡無味。請不要吝嗇,給生活多點“和”。
上一篇:張亞男《給弟弟的一封信》敘事高中作文
下一篇:孫一博《給精神提速—提升國民素質》議論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