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中的儀式感
“儀式感”是現今社會非常流行的一個熱詞,提到它就有一種隆重、莊嚴的感覺,讓人不得不產生一種敬畏之情。
追溯到封建社會,有一種習俗,叫“抓周”,小孩子是滿周歲的當天,在孩子面前擺上幾樣物品,比如錢、食物、章、玩具等,孩子抓到哪一樣,預示著將來從事什么樣的工作,其中蘊含著父母對孩子的期盼。
每逢新春佳節,全國人民邊吃年夜飯邊看春晚,一家人其樂融融,享受著團圓、幸福,從中體會到一種祥和、認真的儀式感。
相同,在我們的成長中,也會有各種各樣的儀式和豐富多彩的“儀式感”。每逢除夕,家中的老人都會給晚輩發壓歲錢,祝福孩子們茁壯地成長。每年都要過一次生日,舉辦生日Party,邀請親朋好友歡聚一堂,收到滿滿的祝福。在學校,按照慣例,每逢周一舉行升旗儀式,全校師生共同參與,行注目禮,莊嚴、肅穆,愛國之情油然而生。
每個孩子年滿18歲,是從少年步入青年的標志,將會有一場屬于自己的成人禮,這也是“儀式”和“儀式感”的體現。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儀式感不可缺少,它不僅無形中要求我們細細感受每一次的儀式,并加以重視,在成長的每一步做上標記,警醒自己并加以回味,這是我們成長路上必不可少的東西,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注重儀式感。
總的來說,我認為“儀式感”就是伴隨我們成長,并把成長的意義呈現出來,讓我們深深體味的一種美好的感覺,啟發我們更積極向上,更自信,充滿正能量。 正是這種“儀式感”,讓我們正視每一件事情,珍惜成長中的每個瞬間。
人生需要儀式感,成長歷程因它而精彩。
上一篇:王雅倩《成長中的中國·自豪》原創高中作文
下一篇:孟新月《成長之路》記敘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