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與進
一群人想要改造一座荒廢已久的荒園,打算翻新土地,種上花木,卻因清理荒園和運來草木花土的先后順序而爭執不已,至于大打出手。兩種意見相互沖撞,誰也不服誰,最終荒園依舊荒蕪。故事中的人們都固執己見,導致一事無成。無法協調退與進的弊端充分顯露,這種弊端也經常會顯現于生活之中,一次協調退與進就顯得尤為重要。
處事讓一步為高,待人寬一分是福。
有一位北宋時期的宰相,姓富名弼字彥同。以大度包容在人們口中風評甚佳。人們只知道溫和有禮的富弼,但其實富弼年輕時常因頭腦機靈,巧舌如簧而得罪人,這也使他常常感到不安,于是在與人相處時不斷的自省和學習中,他的性格逐漸變得寬厚謙和。一次,一個窮書生想在眾人面前羞辱富弼,便在街心處攔住了富弼說:“聽聞你博學多才,我想請教你一個問題。”富弼知道來者不善,但也不能不理會,只好答應了。眾人見富才子被人攔在街上,都涌過來看熱鬧。秀才間富弼:“請問,欲正其心必先誠其意,所謂誠意即毋自欺也,是即為是,非即為非。如果有人罵你,你會怎樣?”富弼想了想,答道:“我會裝作沒有聽見。”秀才撇嘴說道:“竟然有人說你熟讀四書,通曉五經,原來純屬虛妄,富彥同不過如此啊!”說完,大笑而去。富弼的仆人埋怨主人道:“您真是難以理解,這么簡單的問題我都可以回答,怎么您卻裝作不知呢?”富弼笑道:“此人乃輕狂之士,若與他以理辯論,必會言辭激烈,氣氛緊張,無論誰把誰駁得啞口無言,都是口服心不服。書生心胸狹窄,必會記仇,這是徒勞無益的事,又何必爭呢?”仆人卻始終不理解自己的主人為何如此膽小怕事。幾天后,那秀才在街上又遇見了富弼。富弼主動上前打招呼。秀才不理,扭頭而去;走了不遠,又回頭看著富弼大聲譏諷道:“富彥同乃一烏龜耳!”有人告訴富弼那個秀才在罵他。“是罵別人吧!”“他指名道姓罵你,怎么會是罵別人呢?”“天下難道就沒有同名同姓之人嗎?”他邊說邊走,絲毫不理會秀才的辱罵。秀才見無趣,低頭走開了。
退讓忍耐是中國傳統的生存哲學,富弼的“膽小”其實是一種大智慧。如果他跟秀才爭執起來的話,只會得罪對方,對自己實在無益。用寬容的態度去對待對方的無理取鬧,卻能逐漸改變對方的態 度,使矛盾得到緩和。
不管世人陽關,只走自己獨木橋。
伽利略17歲那年,考進了比薩大學醫科專業。他喜歡提問題,不問個水落石出決不罷休。
有一次上課,比羅教授講胚胎學。他講道:“母親生男孩還是生女孩,是由父親的強弱決定的。父親身體強壯,母親就生男孩;父親身體衰弱,母親就生女孩。”比羅教授的話音剛落,伽利略就舉手說道:“老師,我有疑問。”
比羅教授不高興地說:“你提的問題太多了!你是個學生,上課時應該認真聽老師講,多記筆記,不要胡思亂想,動不動就提問題,影響同學們學習!”
“這不是胡思亂想,也不是動不動就提問題。我的鄰居,男的身體非常強壯,可他的妻子一連生了5個女兒。這與老師講的正好相反,這該怎么解釋?”伽利略沒有被比羅教授嚇倒,繼續反問。
“我是根據古希臘著名學者亞里士多德的觀點講的,不會錯!”比羅教授搬出了理論根據,想壓服他。
伽利略繼續說:“難道亞里士多德講的不符合事實,也要硬說是對的嗎?科學一定要與事實符合,否則就不是真正的科學。”比羅教授被問倒了,下不了臺。
后來,伽利略果然受到了校方的批評,但是,他勇于堅持、好學善問、追求真理的精神卻絲毫沒有改變。正因為這樣,他才最終成為一代科學巨匠。
進與退看似相互矛盾,其實缺一不可。兩者都應講究適度而為,如果一度退讓,被老師和校方的批評嚇到,不懂進取,那么伽利略就不會有后來的成就;同理,如果富弼一味堅持自我,沖撞他人,也可能會淪落為窮書生,變成一個默默無聞的配角,生活在別人的故事中。
如果修建荒園的那群人互相退讓,抒發自己的想法的同時,也給對方留出發揮的空間,那么呈現在眼前的可能就會是洋溢著鳥語花香的一座美麗園林了。
總之,在生活中我們既應該懂得在適當的時機退讓,也應該在合適的地方放出自己的光芒!這樣我們才會一步一步地靠近自己的人生目標!
上一篇:李嘉儀《路》記敘高中作文
下一篇:符可童《醒著做夢》抒情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