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自動掛鉤
詹天佑一生致力于祖國的鐵路建設(shè)事業(yè),嘔心瀝血,拼盡全力,做出了卓越貢獻。他負責中國第一條自筑鐵路——京張鐵路的修筑任務(wù),為祖國爭了光。
在京張鐵路剛開工的時候,在豐臺車站鋪軌的第一天,京張鐵路工程隊的工程列車中有一節(jié)車鉤鏈子折斷了,造成了車輛脫軌事故,費了很大力氣才恢復(fù)了原狀,但影響了部分列車的正常運行。那些看中國人自己修鐵路十分嫉恨的外國人,抓住這件事大肆狂叫,說什么詹天佑在鋪道的頭一天就翻車,證明這條路不用外國人是修不好的。
詹天佑銅像
對于這些無恥讕言,詹天佑毫不介意。但是,列車鉤鏈折斷這件事卻使細心的詹天佑受到很大啟示,想到了改進車鉤。詹天佑的大膽設(shè)想,傳到一些保守人的耳朵里,又遭到他們的譏笑,認為詹天佑連世界上通用多年的車鉤也要碰一碰,真是不自量力。詹天佑不怕冷嘲熱諷,他說:“可怕的是明明有缺點,卻不肯改正缺點。”
他想:鐵路不僅要有堅固的路基和標準的軌距,而且,還必須使列車的車廂之間能夠緊緊地聯(lián)結(jié)在一塊。特別是高峻險陡的京張鐵路,爬向高地或曲線運行時,要求火車必須固如一體,才能保證列車安全,而當時通用的鏈子鉤既沒有彈力,又容易拉斷,恰恰不具備這些長處。
詹天佑決心對車鉤改革創(chuàng)新。他經(jīng)過三年來的廢寢忘食,刻苦鉆研,反復(fù)設(shè)計、修改,終于改成了一種新式的自動掛鉤,在修筑八達嶺“人”字形鐵路時,得到了采用,在行車安全上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這種掛鉤裝有彈簧,富有彈力,又不用人工聯(lián)結(jié),只要兩節(jié)車廂輕輕一碰,兩個鉤舌就緊緊咬住,猶如一體。要分開又很方便,人站在線路外面,只要抬起提鉤桿,兩節(jié)車廂就分開了。
詹天佑為祖國鐵路建設(shè)立下了不朽的功勛,永遠受到人民的崇敬,為了紀念他,人們在青龍橋站敬立了詹天佑的銅像。
上一篇:淳于髡進諫
下一篇:田忌賽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