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月夜聽猿 (明)江九皋》詠安徽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黃山三十有六峰②,峰峰削出青芙蓉。
白云紅樹自重重,山中猿狖時相逢③。
宵來海月飛天東,綠煙消盡光朣朧④。
皎如歐冶磨秦銅⑤,意致縹緲驂虯龍⑥。
蕭然有聲來碧空,裊裊凄凄悲且雄⑦。
引商刻羽含清宮⑧,哀絲急管非笙鏞⑨。
澗泉嗚咽風鳴松,恍然坐我三峽中⑩。
誰聽此聲涕沾胸? 蘇門清嘯將無同(11)?
天風海濤曲未終,林端月落聞疏鐘(12)。
①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幅清麗冷寂的黃山月夜聽猿圖。詩人聽著那悲涼凄切、回旋不絕的猿聲,仿佛置身于三峽之中,甚至聯想到阮籍的呼嘯山林,不知不覺中已是晨鐘漸起,東方微明了。②有:通“又”。③狖(yòu):長尾猿。④朣(tóng)朧: 朦朧不明。⑤歐冶: 歐冶子,春秋時鑄匠,善鑄劍。秦銅:即秦鏡,秦始皇的銅鏡。⑥縹緲: 形容隱隱約約,若有若無。驂(cān):古代指駕在車兩旁的馬。這里作動詞用。虯(qiú): “虬”的異體字。傳說中的一種龍。⑦裊裊凄凄: 形容聲音悲涼凄切,回旋不絕。⑧古代音樂分為宮、商、角、徵、羽五音,或加變徵,變羽為七音。⑨絲: 弦樂器。管: 管樂器。鏞:大鐘。⑩恍然: 仿佛。古代三峽兩岸多猿,猿鳴凄厲,見《水經注·江水》。李白《早發白帝城》:“兩岸猿聲啼不住。”(11)蘇門清嘯:晉阮籍與隱士孫登在蘇門山相會,曾互相長嘯。將無同: 莫不是相同。(12)林端: 林邊。疏鐘: 稀疏的鐘聲。
上一篇:《山樂鳥·(元)嚴士貞》詠安徽山水名勝詩詞
下一篇:《黃山·西海門》詠安徽山水名勝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