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施肩吾《島夷行》詠[臺灣]·澎湖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唐)施肩吾
腥臊海邊多鬼市①,島夷居處無鄉里②。
黑皮年少學采珠, 手把生犀照咸水③。
【題解】
澎湖位于臺灣海峽東南,由澎湖本島以及周圍幾十個島嶼組成,古詩稱作“島嶼縱橫三十六”。古時每當夜幕下垂,萬家漁火通明,倒映水中,徹海通紅,漣漪起處,宛若條條金蛇舞動,和天上繁星輝映,“澎湖漁火”因被稱為臺灣勝景之一。此詩是現存最早的一首寫澎湖的詩,寫澎湖島的自然環境及風俗。也有人認為施肩吾未到澎湖,此詩是題畫詩。
【作者】
施肩吾,字希圣,號棲真子、華陽真人,唐睦州分水(今浙江桐廬)人,曾寓居吳興、武進,又居四明山學道,元和十五年(727)登進士第,因自傷孤寒,懼仕途之險,遂不干祿。好神仙之術,終老于洪州(江西南昌)西山。有集散佚,《全唐詩》錄其詩一卷。
【注釋】
①腥臊:指海邊充滿魚蝦腥的氣味。鬼市:夜間集市,至曉而散的集市。唐代鄭熊《番禺雜記·鬼市》:“海邊時有鬼市,半夜而合,雞鳴而散,人從之多得異物?!雹趰u夷:此指島上的土族。③生犀:傳說犀牛的角可以在很深的水中發光,照亮水中的東西。
上一篇:(清)吳德功《水沙連》詠臺灣日月潭詩詞
下一篇:(清)辛齊光《澎湖秋興》詠臺灣澎湖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