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詠平涼·四·詩詠《清·譚嗣同》原文與翻譯、賞析
崆 峒
斗星高被眾峰吞,莽蕩山河劍氣昏。
隔斷塵寰云似海,劃開天路嶺為門。
松拏霄漢來龍斗,石負苔衣挾獸奔。
四望桃花紅滿谷,不應仍問武陵源。
自平涼柳湖至涇州道中
春風送客出湖亭,官道迢遙接杳冥。
百里平原經雨綠,兩行高柳束天青。
蛙聲鳥語隨鞭影,水態山容足性靈。
為訪瑤池歌舞地,飄零黃竹不堪聽。
隴山道中
大壑宵飛雨,征輪曉碾霜。
云痕渡水濕,草色上衣涼。
淺麥遠愈碧,新林微帶黃。
金城重回首,歸路憶他鄉。
[作者簡介]譚嗣同(1865-1898),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清末政治家、思想家,曾游歷東南、西北各省。甲午戰爭后從事變法維新,為“戊戌六君子”之一。著《仁學》,有《譚嗣同全集》。
[說明]譚嗣同之父在蘭州任職,《隴山道中》《崆峒》《自平涼柳湖至涇州道中》是譚嗣同途經過平涼所作。
上一篇:清·常立《崆峒》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明·陳講《崆峒二首》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