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虔州八境圖八首并引 (宋)蘇軾》詠江西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蘇子日: 此南康之一境也②,何從而八乎?所自觀之者異也。且子不見夫日乎③,其旦如盤④,其中如珠,其夕如破璧⑤,此豈三日也哉⑥! 茍如夫境之為八也⑦,則凡寒暑、朝夕、雨旸⑧、晦冥之異⑨,坐立、行走、哀樂、喜怒之變,接于吾目而感于吾心者,有不可勝數者矣,豈特八乎⑩!
坐看奔湍繞石樓(11),使君高會百無憂(12)。
三犀竊鄙秦太守(13),八吟聊同沈隱侯(14)。
濤頭寂寞打城還,章貢臺前暮靄寒(15)。
倦客登臨無限思,孤云落日是長安。
白鵲樓前翠作堆(16),縈云嶺路若為開。
故人應在千山外,不寄梅花遠信來(17)。
朱樓深處日微明,皂蓋歸時酒半醒(18)。
薄暮漁樵人去盡,碧溪青嶂繞螺亭(19)。
使君那暇日參禪,一望叢林一悵然(20)。
成佛莫教靈運后(21),著鞭從使祖生先(22)。
卻從塵外望塵中(23),無限樓臺煙雨濛。
山水照人迷向背(24),只尋孤塔認西東(25)。
煙云縹緲郁孤臺(26),積翠浮空雨半開。
想見之罘觀海市(27),絳宮明滅是蓬萊(28)。
回峰亂嶂郁參差,云外高人世得知(29)?
誰向空山弄明月(30),山中木客解吟詩。
①此是作者為景物畫“八境圖”所題配的八首詩,分別描繪了贛州八處景點的奇麗風光。虔州: 隋時置,南宋時改名贛州。八境: 為八境臺、章貢臺、白鵲樓、螺亭、馬祖亭、塵外亭、郁孤臺、崆峒山八處景物。②蘇子: 蘇軾。南康: 郡名。西晉置,隋時廢。③且:發語用的虛詞。子:對人的尊稱。夫: 猶那。④旦: 早晨. ⑤破璧: 殘缺的玉璧。形容太陽落山時的情景。⑥三日: 三個太陽。⑦茍: 如果。⑧旸(yáng): 天晴。⑨晦冥: 昏暗不明。⑩特: 只,僅。(11)石樓: 指八境臺。(12)使君: 舊時尊稱州郡長官。此指虔州知州孔宗翰。高空: 盛會。(13)竊鄙: 私下輕視。秦太守: 指秦昭王時蜀郡太守李冰。他曾興修水利,造石犀牛五頭以鎮水怪。后兩頭沉入江底,剩下三頭。(14)沈隱侯: 南朝梁文學家沈約,生前封為侯,死后謚“隱”,故稱沈隱侯。他做東陽郡(治所今浙江金華)太守時,于郡城南建元暢樓,并作《登臺望秋月》等八首詩,時稱八詠詩。后人因詩改元暢樓為“八詠樓”。(15)章貢臺: 故址在章水貢水交流處。(16)白鵲樓: 在八境臺北。(17)梅花遠信:南朝宋人陸凱與范曄交好,自江南寄梅花給范曄,并附詩云:“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后因以梅花喻書信。(18)皂蓋: 指皂蓋樓,在虔州治所后。(19)螺亭: 舊址在贛縣東南70里。(20)叢林: 寺院別稱。(21)靈運: 指南朝宋詩人謝靈運。他曾譏諷信佛至誠的會稽太守孟凱說:“得道應須慧業文人,生天當在靈運前,成佛必在靈運后。”(22)祖生: 指東晉祖逖。他少有大志,夜聞雞起舞練劍,發誓收復中原。祖逖少時好友劉琨,初聞祖逖為朝廷所用,對人說:“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耳!”表示不甘落后。(23)塵外: 亭名,在贛縣城附近。塵中:眼前景物。(24)向背: 正面和反而。(25)孤塔: 指慈云塔,在贛州市東北。(26)郁孤臺: 在贛州市西北隅田螺嶺。(27)之罘(fú):山名,在今山東煙臺市北,三面環海。海市: 大氣中由于光線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種自然景觀。這種現象多出現在沿海一帶或沙漠中。古人誤認為是蜃吐氣而成,稱為海市蜃樓。(28)絳(jiàng)宮: 紅色宮殿。絳,深紅色。蓬萊: 傳說中海上仙山。(29)云外: 指山巔深處。高人: 指隱士。得: 豈得,反詰副詞。(30)弄明月:指賞月。(31)木客: 傳說中的深山精怪,形狀似人。
上一篇:《贛州》詠江西山水名勝詩詞
下一篇:《八境臺》詠江西山水名勝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