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臺上鳳凰游,風去臺空江自流②,
吳宮花草埋幽徑③,晉代衣冠成古丘④。
三山半落青天外⑤,二水中分白鷺洲⑥。
總為浮云能蔽日⑦,長安不見使人愁。
①鳳凰臺: 南北朝劉宋時所建。相傳宋元嘉十六年,有鳳凰翔集于此,因筑臺稱鳳凰臺,山稱鳳凰山。舊址在南門(今中華門)內新橋西,今已不存。此詩作于天寶年間,是李白被排擠離開長安后,南游金陵時所作,首聯以鳳去臺空,寓生不逢時之嘆,中二聯寫景兼懷古,末聯慨奸邪當道,報國無門。②江: 指長江。③吳宮: 三國時吳國的宮苑。④晉代衣冠: 指東晉時的達官貴人。丘: 墳墓。⑤三山: 在今南京市西,長江南岸,山有三峰相接。⑥白鷺洲: 古代靠秦淮河口的一個沙洲,因有白鷺聚集而得名。此句言長江被白鷺洲分割為兩道。后來江流改變,白鷺洲與陸地連接。⑦浮云蔽日:暗示奸邪得勢,皇帝被邪惡勢力包圍,自己報國無門。語出陸賈《新語·慎微篇》:“邪臣之蔽賢,猶浮云之障日月也?!?
上一篇:《鳳凰臺》詠江蘇山水名勝詩詞
下一篇:《登鳳凰臺·(宋)楊萬里》詠江蘇山水名勝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