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西山水歌
粵西山水甲天下,蜀中險(xiǎn)絶此其亞(1)。
瀧濤飛出水晶宮(2),龍齒潺湲舟底窄(3)。
仰視流水一竅通(4),衆(zhòng)石尖尖撐太空。
煙嵐直罩星斗落(5),目中半是參天峰(6)。
峰勢參天江欲瀉,懸崖縹緲靈根射(7)。
削如玉筍秋不凋,突如長槍鋒倒掛。
巖洞玲瓏何太奇(8),訇然中開峙兩儀(9)。
疑有神斧鑿其穴,牽連秘詭光陸離(10)。
飛云孤峙控西楚(11),靈鷲盤旋鳥猿舞(12)。
游覽縱橫不記名,大者人傳可歷數(shù)(13)。
桂林城標(biāo)風(fēng)洞山(14),石壁巉巖大窟圜(15)。
七星巖帶龍淵起(16),隱山六洞間開顏(17)。
江邊復(fù)有還珠洞(18),象鼻之山江勢涌(19)。
從此直下灕江來,兩涯山石彌江縫(20)。
江灘閃出鯨鯢蹤(21),歷落灘聲石可舂(22)。
昭平南渡龍門險(xiǎn)(23),蒼梧瘴沒云山重(24)。
潯陽水析藤江浦(25),烏蠻灘遙那可渡(26)。
諸灘捲出邕管平(27),崑侖西接柳慶路(28)。
聞道柳慶路崎嶇,峭然天險(xiǎn)土荒蕪。
奇山拔出洞常裂,江道半塞蠻張弧(29)。
行人操戈出城郭,雖有山川難自樂。
兩江左右風(fēng)不殊(30),炎蒸蛇豕誰運(yùn)畫(31)。
憶昔秦漢開邊寰(32),宋家設(shè)鎮(zhèn)中險(xiǎn)艱(33)。
伏波銅柱標(biāo)南極,武襄勛在崑侖關(guān)(35)。
我韓公(36),斷藤峽(37),
桓桓中丞興廟略(38),諸蠻竦息不敢譁(39)。
后來府江還著腳(40),思田倡亂姚公徂(41)。
新建撫定降盧蘇(42)。
借兵威,平八寨(43),三十年來寇漸多(44)。
吁嗟粵山徒聳突(45),江流不轉(zhuǎn)山露骨。
狼煙日夜起江波(46),誰云靈氣鍾厥物(47)。
我來遠(yuǎn)戍作逐臣(48),全生仰沐天王恩(49)。
殊方豈怪風(fēng)土惡(50),卻憶高堂玄髮人(51)。
登臨悵然百感集,游子長帶風(fēng)塵色。
山自高高水自流,那堪慰解離人臆(52)。
披擐不辨馬牛呼(53),猶向江山強(qiáng)自娛(54)。
茲游奇絶恐難記,我作斯歌當(dāng)畫圖。
詩詞類別:寫景抒情
來源:《粵西詩載》
相關(guān)作品:青山歌
(1)亞:僅次一等的,次于。
(2)瀧:湍急的河流。 水晶宮:神話傳說中海龍王居住的宮殿。
(3)潺湲:水徐流貌。
(4)竅:孔,穴。
(5)嵐:山林中的霧氣。
(6)參天:高入天空。
(7)縹緲:隱隱約約、若有若無貌。
(8)玲瓏:形容精巧。
(9)訇然:形容大聲。 峙兩儀:謂聳立于天地之間。兩儀,古指天地。
(10)秘詭:不可測知的怪異的東西。光陸離:光怪陸離。顏色斑爛,形狀奇異。
(11)峙控:絲屬。
(12)鷲:一種大鷙鳥。
(13)歷數(shù):歷歷可數(shù)。
(14)標(biāo):標(biāo)志。 風(fēng)洞山:即位于桂林城北灕江之濱的疊綵山,又名桂山。
(15)巉巖:高峻的山石。 窟:洞,穴。 圜:同“圓”。
(16)龍淵:古劍名。《越絶書》:“楚王令風(fēng)胡子之吳,見歐治子、干將,使作劍三枚,一曰龍淵;二曰泰阿;三曰工市。”這裏用來形容巖石。
(17)隱山:位于桂林城西三里。 六洞:即朝陽、夕陽、南華、北牖、嘉蓮、白雀六洞,洞洞祖通,曲暢勾連。
(18)還珠洞:在伏波山下。
(19)象鼻山:位于城南江濱。有石酷似象鼻,在江邊吸水。
(20)涯:水邊。 彌:滿。
(21)鯨鯢:即鯨魚。雄者稱鯨,雌者爲(wèi)鯢。
(22)歷落:不齊貌。 舂:撞擊。
(23)昭平:今廣西昭平縣。 龍門:即龍門灘,距昭平縣九十五華里,灘流湍急。
(24)蒼梧:即廣西蒼梧縣。
(25)潯陽水:即潯江。
(26)烏蠻灘:又稱烏巖灘,在廣西橫縣東六十里郁江中,距橫縣站墟約十里,灘上有伏波廟,故俗名伏波灘。
(27)邕管:唐朝推行縣制,設(shè)立“管經(jīng)略使”來統(tǒng)轄各州縣。邕管統(tǒng)轄邕、橫、貴、黨四州。以后罷桂管、容管,其下州縣均統(tǒng)隸于邕管。
(28)崑侖:廣西邕宰縣東北之崑侖山。 柳慶路:柳州至慶遠(yuǎn)(即今之宜山)之路。
(29)弧:木弓。
(30)兩江:左江和右江。
(31)運(yùn)晝:運(yùn)籌策劃。
(32)開邊寰:開闢邊疆,劃定邊界。
(33)設(shè)鎮(zhèn):設(shè)立重要、險(xiǎn)要關(guān)塞。
(34)伏波:漢代伏波將軍馬援。銅柱:指馬援在漢界所立的銅柱。 標(biāo):標(biāo)志,記號(hào)。 南極:指漢時(shí)中國極南之地。
(35)“武襄”句:宋代皇佑四年,儂智高反抗朝廷,來師屢敗。仁宗以狄青爲(wèi)宣撫荊湖南北路。時(shí)儂智高守崑侖關(guān)。青至賓州,值上元節(jié)。便令張燈設(shè)宴,麻痹敵人。然后出其不意,突破險(xiǎn)要,攻克崑侖。擢官至樞密使,卒謐武襄。
(36)韓公:指宋代韓雍。
(37)斷藤峽:又名大藤峽,在桂平縣西北,離城約六十里。
(38)桓桓:威武的樣子。 中丞:古官名。這裏指韓雍。 興:行,執(zhí)行。 廟略:廟策,即朝廷之決策。
(39)諸蠻:這裏指廣西當(dāng)時(shí)的各族人民。 竦息:因恐懼而停止“作亂”。譁:喧嘩,鬧事。
(40)著腳:駐防,駐扎。
(41)思田:廣西舊時(shí)兩土州名。 發(fā)難:發(fā)動(dòng)反抗。 徂(cú殂):往。
(42)新建:新建伯,王守仁的封爵。 撫定:安撫平定。
(43)八寨:在廣西上林縣北。八寨爲(wèi)思吉、同安、古卯、古蓬、古鉢、都者、羅黑、剎了,乃瑤族聚居之地。
(44)寇:盜賊,封建統(tǒng)治者常用爲(wèi)對農(nóng)民起義軍的誣稱。
(45)吁嗟:嘆息聲。 徒:空。
(46)狼煙:烽火。古代邊疆燒狼糞以報(bào)警,故名。
(47)靈氣:古人稱神或關(guān)于神仙之氣。 鍾:聚集。 厥:其。
(48)戍:守邊。 逐臣:被放逐的官吏。
(49)全生:保存生命。 仰:對上表示尊敬之意。 沐恩:盛受恩寵。 天王:天子,皇帝。
(50)殊方:異域,他鄉(xiāng)。 風(fēng)土:土地、山川、風(fēng)俗、氣候的總稱。
(51)高堂:指父母。
(52)那堪:那能。 臆:胸。
(53)擐(huàn喚):穿,套。不辨馬牛呼:《莊子·天道》:“昔者爲(wèi)呼我牛也,而謂之牛。呼我馬也,而謂之馬。”謂他人不了解我,任意加我以稱謂,我隨緣相應(yīng),并不分辯。
(54)強(qiáng)(qiǎng搶):勉強(qiáng)。
董傳策
董傳策(生卒年不詳),字原漢,明代松江華亭(今上海松江縣)人。嘉靖二十九年(公元一五五○)進(jìn)士,除刑部主事。疏劾嚴(yán)嵩稔惡誤國六罪,下獄問主使,拷掠慘毒,再絕復(fù)蘇。會(huì)地震得赦,謫戍廣西南寧。穆宗立,召復(fù)故官。萬歷初, 累遷南京禮、工二部侍郎。言官劾其受賄,遂免歸。因繩下過急,竟?fàn)?wèi)家奴所害。有《奏疏輯略》、《采薇集》、《幽貞集》、《邕歈集》、《奇游漫記》。
朝代:明代
籍貫:上海松江
上一篇:蔡汝楠《粵中歌送沈嵎谷還西粵幕府》即事感懷詩詞賞析
下一篇:張祥河《粵西懷古》即事感懷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