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甘甥可大從定叟弟之桂林
季也有行役(2),我思獨悠悠。
親朋非不多,子能從之游。
掛席上湘水(3),青山挾行舟。
籃輿問嶺路(4),政爾荔子秋(5)。
人言桂林好,頗復類中州(6)。
近郊多勝概(7),雉堞冠層樓(8)。
待渠幕府暇,時與同宴搜(9)。
吾子有令姿,胸中富九流(10)。
處世多齟齬(11),但當付滄洲(12)。
超然擴遐思,詎可耳目謀(13)?
愿爲百煉剛,莫作繞指柔(14)。
昔人不吾欺(15),子盍試反求(16)。
預想他年歸,此地復綢繆(17)。
刮目看二子(18),一笑紆百憂。
詩詞類別:即事感懷
來源:《粵西詩載》
相關作品:七月旦日晚登湘南樓
(1)定叟:作者的弟弟張枃的字。枃以父陰授承奉,歷廣西經(jīng)略司機宜通判嚴州。詩題中“之桂林”、詩中“有行役”,爲赴桂林廣西經(jīng)略司之事。
(2)季:排行最少,當?shù)艿苤v,此指定叟。行役:跋涉在外。
(3)掛席:掛帆。湘水:湘江。源出廣西靈川縣東海洋山西麓。
(4)籃輿:竹轎。
(5)“政爾”句:意爲正是荔枝成熟的季節(jié)。政:正。
(6)類:類似。中州:泛指中原。
(7)勝概:風景美好之地。
(8)雉堞:城上排列如齒狀的矮墻。
(9)同宴:疑爲“同寅”之訛,指同僚。搜:尋求,此指探幽尋勝。
(10)九流:先秦各學術流派,即、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等九家,此指各種學識。
(11)齟齬(jǔyǔ矩語):上下齒不相配合,喻不融洽。
(12)滄洲:濱水的地方,指隱士居處。
(13)詎可:豈可,怎能可以。
(14)“愿爲”二句:意爲希望做意志堅強的人,不要做意志薄弱的人。晉代劉琨《重贈盧諶》詩:“何意百煉剛,化爲繞指柔。”此點化使用。
(15)不吾欺:即不騙我。
(16)盍(hé何):何不。反求:反求諸己。
(17)綢繆:情意深厚。
(18)刮目:另眼看待。二子:即甘可大、張定叟兩人。
張拭
張栻(公元一一三三——一一八○),字敬夫,一字樂齋,號南軒。宋代廣漢(今四川廣漢縣)人,后遷居衡陽,名將張浚之子。官至吏部侍郎,右文殿修撰。淳熙年間知靜江府(治所在今廣西桂林市)經(jīng)略,安撫廣南西路(治所在今廣西桂林市)。早年從胡宏學儒道,與朱熹、呂祖謙齊名,時稱“東南三賢”。卒謚宣。有《伊川粹言》、《南軒集》等行于世。
朝代:宋代
籍貫:四川廣漢
上一篇:李師中《送桂州安撫余靖侍郎還京》即事感懷詩詞賞析
下一篇:李夢陽《送胡主事犒廣西軍》即事感懷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