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山紀游限韻
其一
藍輿迢遞躡云林(2),碧落霏微散午陰(3)。
蘿竇拂衣開鳥道(4),松風披雨動龍吟(5)。
丹崖青壁寰中景,竹杖芒鞋物外心(6)。
煙竈不堪迷古剎(7),誰憑山谷問升沉(8)。
其二
炎岡岑郁俯塵寰(9),梵宇松青羅秀山(10)。
怪我好游頻對景,憑人濟勝一開顏(11)。
云飛石棧千峰裏(12),風散林煙萬壑間。
懷古卻看迷望處,遙憐銅樸聳南蠻(13)。
其三
雨余煙翠濕空林,萬樹扶疎斷夕陰(14)。
野曠居人迷豹跡,風高游子亂猿吟。
上方寥廓摩鍾蠡(15),下界微茫辯佛心(16)。
歸路恍疑光霽在(17),相看天際月沉沉。
詩詞類別:寫景抒情
來源:《粵西詩載》
相關作品:登青山絶頂
(1)公羅山:即羅秀山,在南寧北二十里。
(2)輿:車。 迢遞:高遠貌。 躡:踩,登。
(3)碧落:天空,天的最高處。 霏微:云細密貌。
(4)竇:孔,洞。 鳥道:崎嶇的小路。
(5)龍吟:龍之吟聲。《靈怪録》:“房琯脩學終南山谷中,忽聞聲若物戛銅器之屬,問父老云,此龍吟也,不久雨至矣。”
(6)竹杖芒鞋:拄竹杖,穿草鞋(僧、道裝束)。 物外:指世外,超脫于世事之外。
(7)古剎:古廟。
(8)升沉:舊謂宦途的得失。
(9)塵寰:人世間。
(10)梵宇:佛教的廟宇。
(11)濟勝:謂便于攬勝。
(12)石棧:石頭鋪砌的棧道。
(13)銅柱:漢馬援征交趾,于分茅嶺立銅柱以標功。
(14)扶疎:繁茂分披。
(15)蠡:本謂蟲蛀木,引申爲器物經久磨損欲斷之稱。 《孟子·盡心下》:“以追蠡”。 趙歧注:“追,鐘鈕也。鈕摩齧處深矣。蠡,欲絕之貌也”。
(16)佛心:大慈悲之心。
(17)光霽:“光風霽月”的省略語。
董傳策
董傳策(生卒年不詳),字原漢,明代松江華亭(今上海松江縣)人。嘉靖二十九年(公元一五五○)進士,除刑部主事。疏劾嚴嵩稔惡誤國六罪,下獄問主使,拷掠慘毒,再絶復蘇。會地震得赦,謫戍廣西南寧。穆宗立,召復故宮。萬曆初,累遷南京禮、工二部侍郎。言官劾其受賄,遂免歸。因繩下過急,竟爲家奴所害。有《奏疏輯略》、《採薇集》、《幽貞集》、《邕歈集》、《奇游漫記》。
朝代:明代
籍貫:上海松江
上一篇:區龍禎《經略臺懷古》懷古詠史詩詞賞析
下一篇:陳了翁《自合浦還清湘寄虛中弟》即事感懷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