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龍隱巖
其一
愛山那惜走千回,生怕前驅后騎催(2)。
石上參差鱗甲動(3),眼中在處畫圖開。
彩鸞未辦乘風去(4),浮鹢何妨載雨來(5),
人事百年俱變滅,祇應題字不塵埃(6)。
其二
雨腳初收魚尾霞(7),滿溪流水半溪花。
尋源曾識武陵洞(8)。泛宅如浮苕霅家(9)。
但得嵌空元有路(10),何如峭絶不容車。
道人辛苦經云水(11),成塔從來是劫沙(12)。
詩詞類別:即事感懷
來源:《粵西詩載》
相關作品:慶遠龍隱洞
(1)龍隱巖:在今廣西桂林市七星公園內,又名龍隱洞。
(2)前驅:前導,導引人。后騎;后隨侍從。
(3)參差:長短不齊。鱗甲:指龍的鱗甲。
(4)鸞:古代傳說鳳凰一類的鳥。未辦:沒準備好。
(5)鹢:古書上說的一種水鳥。這裏指畫有鹢鳥的船只。
(6)“祗應”句:祗有題字不化塵埃,與世長存,不象人事那樣易變。
(7)雨腳:無風時,雨絲長垂及地,且隨云而行走,謂之雨腳。魚尾霞:象魚尾的云霞。
(8)武陵洞:指桃花源。典出陶潛《桃花源記》。
(9)“泛宅”句:典出自《新唐書·張志和傳》:“愿爲浮家泛宅,往來苕、霅間。”泛宅:以船爲家。苕:浙江吳興縣有東西苕溪。霅(zhá札):霅溪。東西苕溪匯合后稱合霅溪。
(10)嵌空:玲瓏,此指山。
(11)道人;有道術的人,此指和尚。云水:行蹤無定,如行云流水。
(12)成塔:建成佛塔,比喻修成佛道。劫:佛經言天地的形成到毀滅謂之一劫。沙:即“恒河沙數”,言多至不可勝數。
方信孺
方信孺(公元一一七七——一二二二)字孚若,宋代莆田(今福建莆田縣)人。初以蔭補番禺縣尉,開禧三年(公元一二○七)假朝奉郎身份出使金朝、自春至秋三往返,以口舌折強敵。嘉定問官廣西路轉運判官兼提點刑獄。后歷淮東轉運判官,知真州。信孺少時即有文才,曾爲周必大、楊萬里贊許。有《南海百詠》。
朝代:宋代
籍貫:福建莆田
上一篇:李夢陽《顧子謫全州遇贈二首》即事感懷詩詞賞析
下一篇:項元淇《黎云野選部出補廣西大參》即事感懷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