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之所拒,拒為師弟子名,而不敢當其禮者也。若言道、講古、窮文辭,有來問我者,吾豈嘗瞋(chen嗔)目閉口耶?……茍去其名全其實,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為師矣。如此無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句子出處:唐·柳宗元《答嚴厚輿秀才論為師道書》,傳道育人類名言句子
我所拒絕的,是老師學生的名義,不敢接受學生的尊師禮節。如果談論思想, 講習古文, 探究文辭, 凡是來請教我的, 我什么時候瞪眼睛閉上口不予回答呢? ……如果能去掉虛名, 完全講求實際, 拿多余的知識來彌補不足, 也是可以相互為師的。 像這樣沒有世俗的牽連, 而對自己又大有益處, 從古到今, 喜歡學業的人沒有逃避這種做法的。
上一篇:《俞扁之門,不拒病夫;繩墨之側,不拒枉材;師儒之席,不拒曲士,理固然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經師易求,人師難得.》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