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治之世,士在公孤;小康之世,士在僚采;傾危之世,士在游寓;亂亡之世,士在阿谷。》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句子出處:清·魏源《默觚·治篇》,說賢論才類名言句子
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的時代,賢士在公卿之位; 小康生活水平的時代,賢士在僚屬之位;社會不穩定,充滿危機的時代,賢士到處游蕩,四海為家;混亂危亡的時代,賢士淪落在山野草澤。
《至治之世,士在公孤;小康之世,士在僚采;傾危之世,士在游寓;亂亡之世,士在阿谷。》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句子出處:清·魏源《默觚·治篇》,說賢論才類名言句子
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的時代,賢士在公卿之位; 小康生活水平的時代,賢士在僚屬之位;社會不穩定,充滿危機的時代,賢士到處游蕩,四海為家;混亂危亡的時代,賢士淪落在山野草澤。
上一篇:《人有恒言曰“才情”,才生于情,未有無情而有才者也.慈母情愛赤子,自有能鞠赤子之才;手足情衛頭目,自有能捍頭目之才.無情于民物而能才濟民物,自古至今未之有也.小人于國、于君、于民,皆漠然無情.故其心思智力不以濟物而專以傷物,是鷙禽之爪牙,蜂蠆(chai柴去聲)之芒刺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人材不競之謂貧.》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