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
“麥”是會意字。甲骨文上部像一棵小麥,下部從夂(一只腳趾朝下的腳),會到來之意。隸變后楷書寫作“麥”。漢字簡化后寫作“麥”。
《說文·麥部》:“麥,芒谷,秋種厚薶,故謂之麥。麥,金也。金王而生,火王而死。從來,有穗者;從夊。凡麥之屬皆從麥。”(麥,有芒刺的谷。秋天種下,厚厚地埋著,所以叫它作麥。麥,屬金。金旺就生長,火旺就死亡。從來,因為麥是有穗的谷物;從夊。大凡麥的部屬都從麥。)
“麥”的本字是“來”,所以本義是到來。可是在實際使用中,“來”字多表示到來,最終發生了互換現象:把原來當小麥講的“來”,變成了“來去”的“來”;把本來當來去講的“麥”,變成了“小麥”的“麥”。
上一篇:《馬》字義,《馬》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馬》
下一篇:《黍》字義,《黍》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