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
“狐”是象形兼形聲字。甲骨文右邊像狐貍之形,左邊的“亡”表聲。小篆改為從犬,瓜聲。隸變后楷書寫作“狐”。
《說文·犬部》:“狐,妖獸也。鬼所乘之。有三徳:其色中和,小前大后,死則丘首。從犬,瓜聲。”(狐,妖異的野獸。是鬼所憑借的東西。它有三種德行:它的毛色是中和的黃色;前面的鼻尖小,后面的尾巴大;臨死的時候對著出生的山丘擺正自己的腦袋。從犬,瓜聲。)
“狐”的本義是狐貍。俗傳狐貍狡猾多疑,善于迷惑人,故引申指像狐貍一樣多疑或迷惑人。如《漢書·文帝紀》:“方大臣之誅諸呂迎朕,朕狐疑。”顏師古作注:“狐之為獸,其性多疑,每渡冰河,且聽且渡。故言疑者而稱狐疑。”
上一篇:《牽》字義,《牽》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牽》
下一篇:《琴》字義,《琴》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