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
“冠”是會(huì)意字。小篆從冖(帽子),從元(人頭),從寸(手),會(huì)用手將帽子戴在頭上之意。隸變后楷書寫作“冠”。
《說文·冖部》:“冠,絭也。所以絭發(fā),弁冕之總名也。從冂從元,元亦聲。冠有法制,從寸?!保ü?,卷整。是用來卷束頭發(fā)的東西,是帽子的統(tǒng)名。由冖、元會(huì)意,元也表聲。戴帽子有尊卑法制,所以從寸。)
“冠”的本義為帽子,讀作ɡuān。如成語“彈冠相慶”,這里的“彈冠”就是指彈去帽子上的灰塵。引申指像帽子的東西。如“樹冠”、“雞冠”。
還讀作ɡuàn,引申為戴、戴帽子。古時(shí)候,男子二十歲要行成年禮,稱為冠禮。如“弱冠之年”就是剛成年;古代男子二十歲而冠,并賜以字,就叫“冠字”。
引申為超出眾人,超過,位居第一。如“勇冠三軍”、“艷冠群芳”。
上一篇:《冊(cè)》字義,《冊(cè)》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冊(cè)》
下一篇:《鳳》字義,《鳳》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