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

“邪”是形聲字。小篆從邑(右阝)表示城鎮,牙聲。隸變后楷書寫作“邪”。
《說文·邑部》:“邪,瑯邪郡。從邑,牙聲?!保ㄐ埃樞翱ぁ囊兀缆暋#?/p>
“邪”的本義是郡名,讀作yá。秦漢時有瑯邪郡、瑯邪縣,如今還有個瑯邪山,在山東膠南縣南。
還讀作xié,指大襟斜掩。引申泛指傾斜、歪斜。由歪斜引申為不正當、邪惡。如成語“邪門歪道”。又引申指妖異怪誕的事,或鬼怪帶來的災禍。如“中邪”、“避邪”。
還指中醫里引起疾病的各種環境因素。如“寒邪”、“風邪”。
“邪”還可以讀作yé,用于“莫邪”,又寫作“鏌铘”,是古代寶劍名。
上一篇:《逮》字義,《逮》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逮》
下一篇:《酉》字義,《酉》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