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

“臧”是會意兼形聲字。甲骨文左上部是一只豎著的眼睛(臣),右邊是一把長柄戈,用戈刺入眼會奴隸、俘虜之意。隸變后楷書寫作“臧”。
《說文·臣部》:“臧,善也。從臣,戕聲。”(臧,善良。從臣,戕聲。)
“臧”的本義為奴隸。上古時戰俘往往要被刺瞎一只眼睛,淪為戰勝者的奴隸。如《莊子·駢拇》:“臧與谷二人相與牧羊,而俱亡其羊。”意思是說,臧與谷這兩個奴隸一起去放羊,結果都丟失了羊。這里的“臧”是男奴隸,“谷”是小奴隸。古籍中常見的“臧獲”,則是指奴婢。
“臧”作形容詞,表示美好的、善良的。如《詩經·邶風·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上一篇:《膏》字義,《膏》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膏》
下一篇:《輿》字義,《輿》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