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體為什么會燃燒?18世紀時的權(quán)威理論的回答是“燒素說”,認為能燃燒的物體內(nèi)含有一種名叫“燒素”的特殊物質(zhì)。
1774年,英國有位叫普列斯特列的科學家,他在給氧化汞加熱時,發(fā)現(xiàn)從中分解出的純粹氣體,可以促使物體燃燒。這是一種什么東西呢?普列斯特習慣地從“燃素說”的常識出發(fā),就將它命名為“失燃素的空氣”。
同年10月,普列斯特列帶著他的實驗到法國游歷,受到化學家拉瓦錫的接待。當拉瓦錫得知普列斯特列的實驗后,他立即重做一遍,得到了那種新的氣體,并第一個命名為氧,再通過思考研究建立了燃燒的氧化理論。這是化學史上的一次革命。為此,我們除了對拉瓦錫敢于從“常識”頭上邁過一步的勇敢精神表示欽佩外,對普列斯特列被“常識”像夢魘一樣拉著,不能不為之嘆惜。
上一篇:《新元素溴的發(fā)現(xiàn)》中學生創(chuàng)新寫作素材
下一篇:《維勒痛悔莫及》中學生創(chuàng)新寫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