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題解析
[解題]量變與質變(quantitative charge and qualitative change),事物總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事物的發展過程,經由量變和質變兩種狀態。量變,是事物在數量上、程度上、范圍上的變化,是一種逐漸地不顯著的變化,是質變的準備;質變是事物的根本性質的變化,是由一種性質向另一種性質的突變。
[析題]量變與質變是一對相輔相成的關系。有量變才有質變,世界上不存在從質變到質變的變化。同樣,有質變才有量變,這世界上也不存在永遠處于量變狀態的事物。缺了二者中的任何一個,世界就不可能存在和發展。
何謂質變?何謂量變?人們的標準各不相同,因此你可以談談自己的觀點,也可以講講他人的理解。量變何以帶來質變?二者何以相互轉化?從許多事物里,我們都能發現量變與質變的相互轉化,多想想,多問問,就可能有獨特的發現。我們該怎么對待量變與質變?是只重質變,忽視量變的過程?還是只重量變,毫不考慮質變的可能?抑或二者皆重?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好好思考。
[溫馨提示]質變與量變,一對關系詞,關聯度高,寫作時一定要對這一對概念進行關聯,綜合思考問題,尤其要注意到兩者間的辯證關系,不可僅置一詞。
思路導引
什么是量變?什么是質變?蟲化繭,漫長的冬天是量變;破繭成蝶,絢麗的瞬間是質變。毀林伐木,倒下的樹木是量變;山洪暴發,洶涌的泥石流是質變。小偷小摸,蠅頭小利是量變;作奸犯科,鋃鐺入獄是質變……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可以看到量變與質變。可談談你自己所見、所聞、所感。
量變何以帶來質變?二者何以相互轉化?這是因為,質變以量變為前提,沒有量變的積累,就沒有質變的發生。量變有一個過程,但是當量變達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質變就不可避免地發生了。同時,質變又是量變的開頭,當事物產生了飛躍之后又會從量變開始發展,因此,我們也可以說,沒有質變也就沒有量變。你有沒有這樣的體驗呢?講講你在哪些具體的事物身上看到了這樣的轉變,以及你對此的思考、感想。
量變在慢慢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后,會實現事物的質變,而質變往往是事物成長飛躍的前提和基礎。當然,積極的量變促進事物的發展,而消極的量變也會導致事物朝落后的方向質變。積極的前進量變和質變是我們所追求的,而消極的落后的量變和質變是我們抵制的。
質變與量變是一對相輔相成的概念,忽視其中的任何一個都會帶來不好的結果。忽視質變,會使人們放松警惕,容易走向歧途;忽視過程,又會急功近利,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我們應該兩者皆重。但又要注意,不可過分放大量變中的困難,也不該只要過程不要結果,畢竟付出就應該有所收獲。
論點集錦
1.量變是質變的基礎。
2.質變是量變發展的必然結果。
3.只有量變積聚到一定的程度,質變才會發生。
4.千里之堤,潰于蟻穴。
5.量變與質變是相互轉化的。
6.學問是靠點滴的知識積累起來的。
7.成敗皆人生之寶貴財富。
8.在失敗中成長。
9.要做成一件大事,必須從小事做起。
10.培養高尚的道德品質要從一點一滴做起。
論據超市
[理論論據]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先秦)老子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 (先秦)荀子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 (先秦)荀子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
—— (先秦)韓非
※天下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細。
—— 《韓非子》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
—— (先秦)李斯
※鑿不休則溝深,斧不止則薪多。
—— (漢)王充
※塵霧之微,補益山海;螢燭末光,增輝日月。
—— (三國)曹植
※百仞之木,生本秋毫。
—— (宋)司馬光
※*大廈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闊,非一流之歸也。
—— (明)馮夢龍
※旦旦而學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
—— (清)彭端淑
※誰令一星火,熠熠竟燎原。
—— 梁啟超
※要做成一件大事者,必須從小事做起。
—— 〔蘇聯〕列寧
※滴水穿石。
—— 諺語
※一口吃不成胖子,一鍬挖不出井來。
—— 俗語
[事實論據]
蔡桓公諱疾忌醫
扁鵲見蔡桓公氣色不好,就說:“您皮肉里的紋理上有傷病的跡象,應及時治療,否則將來恐怕要厲害起來。” 桓公一貫對醫生沒有好印象,也就沒有把扁鵲的話放在心上。過了十天,扁鵲見到蔡桓公又說:“您的病在皮膚和肌肉之間,不及時治療的話,將來會發展得更為嚴重。” 桓公仍然沒有當回事。又過了十天,扁鵲說:“您的病已發展到腸胃,再不治療,將來會非常嚴重。” 桓公聽了很不高興。又過了十天,扁鵲遠遠地看見桓公便掉頭就跑。桓公感到很納悶,便派人去問。扁鵲說:“病在皮肉的紋理之間,用藥熱敷即可治愈;病在皮肉里,用針灸法即可治愈;病在腸胃,用湯藥即可治愈;病入骨髓,就不可救藥了。現在桓公已病入膏肓。因此,我不再請求給他治療了。” 又過了五天,桓公全身疼痛起來,派人去找扁鵲,扁鵲已逃到秦國去了。桓公不久也因病而痛苦地死去了。
一錢斬吏
在《鶴林玉露》一書中,有一段 “一錢斬吏” 的文字記載,頗耐人尋味:崇陽縣令發現一庫吏自庫中出,其鬢旁的巾中藏著一文錢,便要打庫吏。庫吏喊冤道:“一錢何足道!你能打我,還能殺我嗎?” 縣令聞聽此言,揮筆寫就:“一日一錢,千日一千;繩鋸木斷,水滴石穿!”遂拔劍怒斬其首。一文錢本不足道,縣令以 “一日一錢” 演繹出 “千日一千” 的結論,尤其是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的警示,在今天看來仍不乏現實意義。
*陸贄拒密旨
“賄道一開,展(輾)轉滋甚。鞭靴不已,必及衣裘。衣裘不已,必及幣帛。幣帛不已,必及車輿。車輿不已,必及金璧。”
陸贄一生清廉、謹慎,官至宰相,仍是如此。唐德宗念其功高廉潔,曾給他一道密旨:大禮不收,鞭靴之類的小禮收而無妨。陸相深知螻蟻之穴,能使萬里長堤崩潰;突隙之火,可使百尺之室煙焚。任何事物都是由一到二、由小到大,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就要發生質的變化的道理,因而嚴把 “一” 字關,從不開賄道。
*讀書多用 “零頭布”
蘇步青先生說過:“讀書多用‘零頭布’。” 他一輩子養成遵守時間、惜時如金的操行,上課、開會從不遲到。1978年之后,擔任一系列社會工作和行政職務的蘇步青為有足夠時間從事科學研究,改星期日為星期七,照常工作。平時,巧用各種 “零頭布” 時間備課、翻譯、著書。《微分幾何五講》、《仿射微分幾何》兩本專著就是用 “零頭布” 時間寫成的。比常人善于擠時間、用時間的本領,也使蘇步青教授的學術生命得以延長。
在今天知識經濟時代,不善于算時間賬,不把時間摳緊點,不用 “零頭布”,落伍于時代是不必說的了。至于上班族,而今誰又有大塊大塊的時間可用于讀書呢?更多情形中,人們須千方百計利用 “零頭布”,從而積少成多,聚沙成塔。
其實,讀書多用 “零頭布” 亦不是今人的發明,古已有之,古人不是有讀書 “三上” —— “馬上、枕上、廄上” 之說么?美國著名暢銷書作家利爾·約琴算過一筆賬:如果每天l小時能節約出2分半鐘,那么每天就可節約1小時,也就是說,1天不再是24小時而是25小時了。
偷東西的小孩與他的母親
有個小孩在學校里偷了同學一塊寫字石板,拿回家交給母親。母親不但沒批評,反而還夸他能干。第二次他偷回一件大衣,交給母親,母親很滿意,更加夸獎他。隨著歲月的流逝,小孩長大成小伙子了,便開始去偷更大的東西。有一次,他被當場捉住,反綁著雙手,被押送到劊子手那里。他母親跟在后面,捶胸痛哭。這時,他說他想和母親貼耳說一句話。他母親馬上走了上去,兒子一下猛地用力咬住她的耳朵,并撕了下來。母親罵他不孝,犯殺頭之罪還不夠,還要使她致殘。兒子說道:“我初次偷石板交給你時,如果你能打我一頓,今天我何至于落到這種可悲的結局呢?”
這故事說明,小錯起初不懲治,必將釀成大錯。
水里的青蛙
有位科學家將青蛙放到開水里,結果可想而知,青蛙奮力一躍,從開水里跳了出來。后來,科學家把青蛙放到冷水里,然后慢慢把水加熱,結果隨著溫度的上升,青蛙在水中慢慢適應,最終當青蛙意識到受不了想跳出時,已經晚了,青蛙最后被活活地煮死了。
*愚人吃餅
有個人十分饑餓,走到一個店子里買煎餅吃,吃完了六個半,就覺得飽了。這人非常后悔,打了自己幾個耳光,說:“我現在飽了,是由于吃了這半個餅的緣故。這樣看來,前面六個餅是白吃了。如果早知這半個餅就能吃飽,就應該先吃這半個餅啊!”
盲 鰻
海洋中生活著一種很小且殘疾的動物——盲鰻。它的體形跟鰻魚一樣大小,但眼睛是瞎的。它對付海中霸主——鯊魚,卻很有一套辦法。盲鰻的口像個橢圓形的吸盤,里面長著銳利的牙齒。當盲鰻用吸盤似的嘴吸附在鯊魚身上時,鯊魚并沒有意識到自身的危險。盲鰻一點點地向鯊魚的腮邊滑動,不知不覺中盲鰻已鉆進了鯊魚的體內。盲鰻進入鯊魚體內后,便開始大肆吞食鯊魚的內臟和肌肉。盲鰻的食量很大,每小時吞吃的東西相當于自己體重的兩倍。在海底世界所向披靡、不可一世的鯊魚,此時卻無法抵抗體內盲鰻那兩排長長的利齒。就這樣,鯊魚被盲鰻從里到外吃得干干凈凈。
這種小魚吃大魚的現象,也反映在人的身上。那些看起來并不起眼的缺點、毛病不就是 “盲鰻” 嗎?
[自我補充]
互動園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1.“賄道一開,展(輾)轉滋甚。鞭靴不已,必及衣裘。衣裘不已,必及幣帛。幣帛不已,必及車輿。車輿不已,必及金璧。”
陸贄一生清廉、謹慎,官至宰相,仍是如此。唐德宗念其功高廉潔,曾給他一道密旨:大禮不收,鞭靴之類的小禮收而無妨。陸相深知螻蟻之穴,能使萬里長堤崩潰;突隙之火,可使百尺之室煙焚。任何事物都是由一到二、由小到大,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就要發生質的變化的道理,因而嚴把 “一” 字關,從不開賄道。
2.大廈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闊,非一流之歸也。
—— (明)馮夢龍
要求:①這兩段文字對你有什么啟發,請根據上面提供的材料寫一篇議論文。②立意自定。所寫內容必須與 “質變與量變”。③題目可另擬。④不少于800字。
[實戰演示]
精彩范文
人生的量變與質變
冰心曾經寫過一首叫《成功的花》的詩:“成功的花,人們只驚慕它現實的明艷,然而它當初的芽兒,浸透了辛勤的汗水,灑遍了腥風的血雨。” 這首富含哲理的小詩,形象生動地說明了人生中質變與量變的關系。正是量變過程中付出的心血,才產生了質的飛躍,才開出了明艷的花。
然而,也正如詩中所說,人們常常只看到了事物的結果,而忽略了結果背后的過程。就像 “成功的花”,它的明艷惹來多少驚慕、贊嘆,但在它明艷背后,所凝聚的辛勤的汗水,經歷的腥風血雨,又有誰知?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個人十分饑餓,走到一個店子里買煎餅吃,吃完了六個半,就覺得飽了。于是這人非常后悔,打了自己幾個耳光,說:“我現在飽了,是由于吃了這半個餅的緣故。這樣看來,前面六個餅是白吃了。如果早知這半個餅就能吃飽,就應該先吃這半個餅啊!” 這樣的人完全否定了量變的作用,比那些忽視量變的人更加無知,更加愚蠢!沒有過程中量的積累,哪有最終質的飛躍。
聰明的人懂得量變與質變的關系,他們從中受益匪淺。
唐朝宰相陸贄一生清廉、謹慎,官至宰相,仍是如此。唐德宗念其功高廉潔,曾給他下了一道密旨:大禮不收,鞭靴之類的小禮收而無妨。但他卻說:“賄道一開,展(輾)轉滋甚。鞭靴不已,必及衣裘。衣裘不已,必及幣帛。幣帛不已,必及車輿。車輿不已,必及金璧。” 因為陸相深知螻蟻之穴,能使萬里長堤崩潰;突隙之火,可使百尺之室煙焚。任何事物都是由一到二、由小到大,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就要發生質的變化的道理。
蘇步青教授也是一個懂得量變與質變關系的人。他曾經說過:“讀書多用‘零頭布’。” 他一輩子養成遵守時間、惜時如金的操行,上課、開會從不遲到。1978年之后,擔任一系列社會工作和行政職務的蘇步青為有足夠時間從事科學研究,改星期日為星期七,照常工作。平時,巧用各種 “零頭布” 時間備課、翻譯、著書,《微分幾何五講》、《仿射微分幾何》兩本專著就是用 “零頭布” 時間寫成的。比常人善于擠時間、用時間的本領,也使蘇步青教授的學術生命得以延長。馮夢龍說:“大廈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闊,非一流之歸也。” 學者的學問正是這樣積累而成的。我們也應當向他們學習。
量變與質變是一對抽象的哲學關系,但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把握好二者的關系,才能處理好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才能把握好我們的人生!
經典點評
量變與質變就像一對連體嬰兒,誰也離不開誰,沒有了量變就無所謂質變。文章緊扣論題,圍繞量變與質變展開,另辟蹊徑,將抽象的哲學概念引入生活,與人生掛鉤,對我們理解質變、量變和人生都產生了積極作用。行文旁征博引,擷取了多個緊扣中心的例子,有的重復中渲染,有的對比反襯。
總的來說,文章事例充實,思路清晰,說服力強,語言流暢簡潔。
[實戰演練]
請按題目要求另寫一篇議論文。
上一篇:《選擇》作文論點論據論證
下一篇:《難與易》作文論點論據論證